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慈禧与光绪皇帝关系 慈禧对光绪是怎样的情感

导语:慈禧对光绪还是有感情的。虽然说不是亲儿子,但是从小就过继到慈禧这里,光绪也是慈禧从小拉扯大的,所以说那份母子亲情还是有的。但是慈禧爱权利爱过一切,她曾感慨:死后可以把她喜爱的珍宝带进棺材里,但是带不走政权。所以慈禧对光绪皇帝的感情不及她对权利的感情,如果光绪听话一点,别跟慈禧有权利上的矛盾,慈禧不会为难光绪的,但是事与愿违,两人政

慈禧对光绪还是有感情的。虽然说不是亲儿子,但是从小就过继到慈禧这里,光绪也是慈禧从小拉扯大的,所以说那份母子亲情还是有的。但是慈禧爱权利爱过一切,她曾感慨:死后可以把她喜爱的珍宝带进棺材里,但是带不走政权。所以慈禧对光绪皇帝的感情不及她对权利的感情,如果光绪听话一点,别跟慈禧有权利上的矛盾,慈禧不会为难光绪的,但是事与愿违,两人政治角度不同,最后在权利与亲情的天平上,慈禧还是选择了权利。

其实这一点也不稀奇,慈禧爱权利胜过一切,但是纵观各朝各代谁不是如此,为了权利手足相残的利息屡见不鲜。慈禧的亲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英年早逝,慈禧把所有的心血都注入了光绪的身上,从小对光绪皇帝的教育也是非常看重的,在光绪皇帝长大之时,慈禧其实给光绪皇帝放过权利,让他批阅奏折,但是光绪皇帝本身优柔寡断,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在他亲政的几年中,大清朝不但没有变好,反而有下滑的局势,我们不怀疑光绪皇帝有雄心,但是光绪没有手段,所以慈禧又将权利收回到自己的手中。后期光绪跟维新派打的火热,更是与慈禧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

所以一开始慈禧是希望光绪皇帝做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皇帝,只是光绪自己能力有问题。对于慈禧这样的人物来说,不能单单说她的好与坏。不身临其境谁也体会不到当时处世之道。出于慈禧的本意,也是希望大清朝能繁荣昌盛,至于对于权利的把控那也情有可原!

至于感情,已经说过了,慈禧对光绪注入了很多心血,只是一场变法毁了这份母子情,最后甚至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所以慈禧打压光绪在当时的局势下也是出于本能而已。这就是这对母子复杂的感情,由爱生恨,最后水火不容。

大约在三年前曾经参加过一次史学家研讨大会,在会上很多专家都说:慈禧太后其实对光绪皇帝没有任何感情,她仅仅是把光绪皇帝当做了一个棋子,这是光绪皇帝最可悲的地方。

但是当我们去回顾历史,我们要去真实的去面对那一段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的感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同治皇帝那么深罢了。

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感情。

和其他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光绪皇帝尽管不是慈禧太后亲生的儿子,但也是慈禧太后拉扯大的。

类似于这样的儿子,更像是古代当中的养子。

尽管慈禧太后给大家的感觉是雷厉风行,做事不择手段,而且又比较昏庸无能,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拉扯大这么大一个孩子,不关心他,不爱护他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最开始的时候,光绪皇帝还能给慈禧太后撒个小娇,光绪皇帝也会指出慈禧太后这做的不好那做得不好,但整体来看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

但相对而言,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远不如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

因为慈禧太后给同治皇帝挑选妃子的时候,同治皇帝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敢直接顶撞慈禧太后,谁让这是自己的亲妈呢?

可是当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挑选妃子的时候,光绪皇帝明明也不喜欢,可是连个不字都不敢说,只能忍气吞声的受下了。

二、光绪皇帝之死,倒也感悟出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爱。

其实光绪皇帝当了皇帝之后,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约束慈禧太后了,慈禧太后察觉到了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他关押在一个小岛上。

但是大家要注意:以慈禧太后的脾气秉性,不要说把你关押到小岛上了,就是把你灭了口,你连个不字都不能说。

可是有趣就有趣在这儿了,慈禧太后并没有把光绪皇帝灭口,只是把他关在小岛上面,每日给他吃给他穿,仅此而已。

这就能够看得出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其实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对于拉扯着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爱的。

可是慈禧太后自知命不久矣的时候,不得已做出了决断,当然,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判断究竟是谁下的命令将光绪皇帝给搞死了。

但是有三个嫌疑人,这三个嫌疑人当中最大嫌疑者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史称西太后;光绪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为光绪,史称光绪帝。慈禧和光绪名义上是母子关系,光绪皇帝是西太后的养子;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驾崩后,因未留下继承人,江山无人继承,因此决定将载湉过继给咸丰帝做养子,并册立他为皇帝,由此养母子关系形成。从亲缘关系来说,光绪的父亲是慈禧丈夫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两人是伯母与侄子的关系;光绪母亲叶赫那拉氏是西太后嫡亲的妹妹,因此两人属于姨妈与外甥的关系。

慈禧和光绪名义上是母子关系,但是从血缘关系上来讲,两人是伯母与侄子、姨妈与外甥的关系,两人皆是清朝历史上的着名人物,在清朝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慈禧和光绪这一对母子关系倒地怎么样?

慈禧为什么选择光绪继承大统

之所以选择四岁的载湉,除了他的年龄之外,一个隐秘而关键的原因,恰恰是他那个富于远见、闻命痛哭流涕的父亲。这个以“谦谨老成”闻名的小叔子兼妹夫是一个异常合手的工具。他十分乖巧,素无野心。

  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孩子的性格。在命这个孩子入宫之前,她曾经不动声色地向妹妹了解过。妹妹说,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文静”,从不淘气。这极惬太后之心。

母子二人的性格差异

叶赫那拉天生刚强,性格像一团火,永远精力十足,永远兴致勃勃。而这个孩子却天生禀赋不足,精神不健旺,只爱闷在屋里拆拆自行钟,摆弄摆弄西洋玩具。 太后男人一样干练,什么事都要处理得清清爽爽,一丝不苟。“老太后一生精明强干……吃东西也必定要端端正正精精致致地像个吃的样。穿双鞋,也必定要袜线对准了鞋口,丝毫也不能对付。精明认真是老太后的秉性。”

  这孩子却做事拖泥带水,又没长性,经常玩着玩着就烦了,仍下一大堆钟表零件,又去摆弄另一样东西。太后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点。

  太后精明聪慧,善于察言观色,这个孩子却木头木脑,缺乏灵活机变劲儿……

  用古话说,她和这孩子简直生来相“克”。相处时间越长,她感觉越别扭。她十分反感这孩子期期艾艾、怯懦退缩的神情。不论从哪方面看,这个孩子都不像一个雄才大略的料。没办法,这就是大清的命吧!

太后对光绪的悉心栽培

失望归失望,太后对这个亲外甥还是尽心尽力的。后来她回忆说:“皇帝入承大统,本我亲侄。从娘家算,又是我亲妹妹之子,我岂有不爱怜之理!皇帝抱入宫时,才四岁,气体不充实,脐间常流湿不干,我每日亲与涂拭,昼间常卧我寝榻上,看着天气寒暖,亲自为他加减衣衿,节其饮食。皇帝自在醇王府时即胆怯,怕听到大声特别是雷声,每有打雷下雨,我都把他搂在怀里,寸步不离。皇帝三五岁后,我每日亲书方纸,教皇帝识字,口授读《四书》、《诗经》,我爱怜惟恐不至……”

刚刚五岁,她就迫不及待地给小皇帝开了蒙,请了状元出身的翁同龢为师,并制定了极其严格的学规。她经常召见师傅,详细询问学业进展情况,还经常调来小皇帝的功课本亲自批阅。

  有充分的史料可以证明慈禧太后对光绪的培养是尽心尽力的。每一个专制者对继承人的期望都是既听话又能干。活着的时候,可以绝对控制。百年之后,又可以挑起大梁。对于控制这个天性柔弱的孩子,慈禧很有信心,因此她着力更多的是发展他的才干。从很早开始,她就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光绪的政治兴趣和能力。小皇帝刚满十岁,她就经常在工作时让小皇帝陪伴在身边,给他讲解奏折,有时候还让他试着在折上批答。满十三岁那年,她又让小皇帝实习政务。在垂帘听政的时候,大臣们递上奏折,慈禧总是让皇帝先看一遍,然后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告诉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办。

事实上,直到十多年后打算更换皇帝之前,她一直是以“恩主”的心态来对待皇帝的:是她亲手把他扶到了宝座上。这个座位,被帝国内所有的男人视为最大的幸运和幸福的象征,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甚至家族的代价。而他,在懵懂中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又是她,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灌注了那么多心血,甚至比亲生儿子还要尽心。要知道,她可从来没有亲手料理过小同治的吃喝拉撒。太后常常想,长大懂事后,这个孩子没有理由不对她感激涕零。

长大后的光绪想离开慈禧的羽翼,母子反目

光绪急于改变大清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得帝国航船失控,导致慈禧太后干预。

改革所面对的阻力也是巨大的。中国文化的强大惰性举世罕有其匹,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之下,想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因此,如果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来主导这场改革,他应该会选择“小步走”的方式进行。他应该化整为零、分项进行,先易后难,“徐图而渐更之”,在每项改革措施推出时,使支持他的力量总是大于反对他的力量。通过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他可以成功地使人们的观念一步步更新,使改革阻力一点点化解。

想在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最弱的国家变成最强的国家。他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一点。

太后一直在全神贯注地看着皇帝的表演。改革进行不久,她就已经知道这样的改革一定会失败。不过,她不急于出面反对。通过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这两件大事,她已经彻底对皇帝失去了信心。但是她要等一个适当的时机,才会出手剥夺皇帝的权力。 当太后宣布将他软禁起来之时,皇帝没有任何反抗的表示。事实上,在内心深处,他崩溃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缠身 公事缠身 古人会如何表述下一篇:陈寿 易中天、陈寿和唐朝李靖 谁更有资格评价诸葛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