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何清朝的伍秉鉴能和比尔盖茨同上的富豪榜?

导语:康熙二十五年,广东巡抚李时珍发布公告,招募“富商”从事对外贸易。这一宣布,催生了晚清世界首富。本文介绍了中国商人吴炳建的传奇经历,他创造了高达1872万元的财富,但最终却因鸦片战争失败而身败名裂。

康熙二十五年,广东巡抚李时珍发布公告,招募“富商”从事对外贸易。李时珍没想到的是,这一宣布,催生了晚清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这位中国商人和比尔·盖茨在同一个专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往下看。

1834年,他创造了高达1872万元的财富,相当于现在的50亿元。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元。他不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还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西方学者称他为“世界首富”。首富是吴炳建。巨大的财富并没有带来好运,反而让他死于耻辱,让世人唏嘘不已。

在正确的时间运行向导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只保留广州为外贸口岸。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十三行成为出口茶叶、丝绸等商品的垄断机构。同时提供税务、接待、洽谈、采购、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十三家银行不是特指十三家外企。“一港贸易”实施之初,从事对外贸易的外国公司多达26家。乾隆四十六年后,商业银行数量急剧下降到四家,通常外国公司的数量保持在十家左右。

康熙初年,吴家祖从福建入驻广州,经商谋生。1783年,吴国迎经营的一和行被政府指定为十三行之一。1801年,32岁的吴炳建接手“一合行”,辛辛苦苦打压大招,后来成为“同文星”、“广利行”的别称,取代“同文星”成为十三家银行的“一般业务”。

贸易顺差时代的变化

清朝中期,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哈佛中国史》指出:“中国茶像野火一样在英国国内市场流行,从一种不为人知的饮料,到19世纪英国家庭平均收入的5%的支出。”以东印度公司为例,每年从中国进口700万元的商品,其中一半由商品支付,另一半由美国白银支付。

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打破了英国白银供应链。1805年后,东印度公司停止向广州进口白银,并允许代理经销商与中国进行贸易,以弥补日益增长的逆差。由于东印度公司在购买茶叶方面占据垄断地位,贸易商只能用糖、锌和其他商品进行贸易。

就中国而言,尽管白银净流入,但十三行始终处于营运资金不足的困境。一方面,香港商人需要预付茶叶的购买价格,所以他们必须从东印度公司收取预付款,以减轻财务压力。另一方面,香港商人被迫接受东印度公司提供的进口货物以提取资金,这些货物在中国销售不佳,进一步影响了香港商人的偿付能力。

在买卖的挤压下,香港商人越来越依赖东印度公司。从1771年到1839年,37家倒闭的外资银行中,有20家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对外贸易的严峻形势无疑是吴炳建商业道路的转折点。

对中国的鸦片出口进退两难

英国人急于弥补贸易逆差,决定用印度鸦片代替美国白银作为对华出口的首选。按照当时的“包商”制度,一旦政府查实外商走私鸦片,包商与十三家银行共同承担连带责任。1817年,政府扣押了一艘由怡和担保的美国商船走私鸦片,吴炳建被迫缴纳罚款16万两白银,其他商人则被共同罚款5000两,是鸦片价值的50倍。

鸦片利润丰厚,但十三家银行避之不及。《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没有一个广州商人与鸦片有关,他们也不愿意以任何方式去做。”鸦片危害越来越大,清政府决定禁烟。道光十九年,帝国大臣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并宣布:“臣奉命来此调查鸦片,法律势在必行。”

怡和的主营业务是茶叶,与鸦片贸易无关。这时,吴炳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是朝廷高官,一方是商业伙伴,很难抉择。与英国商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吴炳建,多次受到林则徐的训斥和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收缴鸦片。英国商人很幸运,满载鸦片的驳船在海上玩“捉迷藏”。吴家在限期内从英国商人手中上缴了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非常不满,逮捕了吴炳建和他的儿子吴少荣。英国商人对此充耳不闻,依然强硬。

林则徐派兵封锁十三行,断粮断水。吴炳建暗中向受困的英国商人送粮送水,引起世人非议,将吴家列入“汉奸”罪名。吴炳建花巨资捐了高帽,却没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反而颜面扫地,彬彬有礼。中英在鸦片贸易上的矛盾加速了吴炳建的衰落。

战争爆发了,捐款仍在继续

禁烟运动引发鸦片战争,吴炳建选择报效国家。怡和组织其他经销商捐银10.2万,修建虎门堡,加固广州防御工事。1841年5月,倪净将军在宜山会战失利,英军来到广州,清政府被迫签署《广州和约》乞求投降。

根据和约的规定,清军撤离广州60里,一周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这笔巨款的三分之一由十三家银行承担,其中吴炳建贡献最大,占110万元。次年,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占1470万银元。

当时清政府银库存不足七百万。13家银行再次担起了赔偿的重任,吴炳建捐赠100万元,CCBA认购134万元,其他经销商摊派66万元。城市的巨额赎回和赔偿的捐赠都没能为吴炳建正名。社会动荡和污名给了吴炳建沉重的打击。

五个港口的贸易地位没有保证

事实证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压垮吴炳建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对于十三家银行来说,这个规定无异于从底层削减工资。

吴炳建提出捐出自己80%的财产,以换取怡和从第13银行提款,以享受剩余20%的财产。清政府拒绝了他的要求。他用90万银元让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吴接手怡和,打算安享晚年。即便如此,清政府还是要求他担保所有经销商。毕竟清政府利用吴兵剑作为榨取钱财的工具。内忧外患的现状,毁誉参半,摧残了吴冰鉴的身心健康。

1843年,忧愤交加的吴炳建突然去世。岭南著名学者谭颖为其亲属写下墓志铭:“朝廷列玉,皇帝称忠家;陈本的布是一个兴衰的局。”13家银行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摧毁了4000多万银元。“洋银熔沟长一两里”,“怡和”也未幸免。事实证明,身份是存在的。没有强国的撑腰,人民就会失去尊严,即使是首富也无法逃脱世俗生态的束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3652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九州缥缈录》混战“小戏精”黄毅加入战场下一篇: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的由来 普陀山的传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