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书法拓本

导语: 黄庭坚书法拓本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庭坚书法拓本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

黄庭坚书法拓本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黄庭坚书法拓本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治平进士,历官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迁著作郎,兼国史编修官等。后以修实录不实获罪,遭贬谪。徽宗时起用,后又屡贬。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苏轼认为超逸绝尘,始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于苏轼门下,世称“苏门四学土”,或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其传。

  黄庭坚能词,善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草书取法怀素,楷法得力于《鹤铭》而自成一家。平生以饥鹰渴骥自命。书法可分为五个时期:一、少壮年时期,属于王羲之书风;二、元祐时期,潜心楷书;三、绍圣时期,悟草书三昧;四、元符时期;五、崇宁时期。

  ◆ 戒石铭

  神宗元丰五年,黄庭坚为吉州太和令,在任期间轻徭薄赋,勤政爱民。书《戒石铭》,内容摘自孟昶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语,体现其爱民思想,镌石以自警。拓片本装成线装书式,书高223毫米,宽200毫米,厚30毫米,内有12面,24页,封面题签“戒石铭”。

  《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七《宋黄庭坚书

  ◆ 黄鲁直书金刚经拓本  

  拓本装成册页,池心纵360毫米,横203毫米,厚40毫米。内有36面,70页。封面题签“黄鲁直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墨拓孙清士、顾复初、杨益豫题跋。前后为楸木封套。

  黄庭坚书金刚经时为哲宗元祐四年,时年45岁。黄庭坚自题卷后云:“写到此,此绢已尽,亦可笑。然观已前,九分笔弱,终不成器。可漫留与六郎学书,若兄须续,当以鹅溪白绢写一卷,他时寄上。某再拜。”

  通过此作及类似之作欣赏黄庭坚书法,须多少了解他的论书思想,才易得要领。黄庭坚论书,基本上围绕俗与不俗展开。他认为:“晋二王以来,惟颜鲁公与杨少师绝尘”,“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他推崇颜真卿、杨凝式,并学习之。因此,对黄庭坚的书法,除看到外在的造型特征,如横画颤笔等之外,更须注意体味其内在的格调。可以说,黄书也无一点一画俗气。

  ◆ 伯夷叔齐墓碑

  宋元祜六年刻。楷书15行,行40字。拓片本装成线装书式。书高347毫米,宽197毫米,厚9毫米。内有13面,26页。观此拓本字体秀丽,笔画瘦润,与黄庭坚生平所作不相同,看似全法唐褚遂良,惟结构稍逊,然而详加赏识,实不类,多处随意变态,别饶妩媚之趣。

  ◆ 此君轩诗石刻

  拓本装成册页,池心纵373毫米,横245毫米,厚9毫米。内有15面,30页,共有收藏钤印3方。封面题签为德□。前后无实硬木封套,一般裱装。

  依拓本后题跋而知,黄庭坚书此君轩诗有二:一是《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离开江安继续东下,僧祖元自荣州追来饯别,山谷感其诚意,复用旧作《此君轩诗》韵赠之。《此君轩》诗作另一拓本为《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绎因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从弟周彦公》诗。

  ◆ 南浦行记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到达万州,太守高仲本留山谷暂住时,黄庭坚与高仲本游西山南浦,并与其同游三游洞。

  《南浦行记》拓片装成线装书式。书高530毫米,宽320毫米,厚50毫米。内有11面,22页,拓本文字磨泐之处。封面题签为“蒙恩东归记”。

  《南浦行记》今本作《西山南浦行记》见《别集》卷十一。《南浦行记》全文云:“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守高仲奉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蔚之间,水泉潴为大湖,亭树环之,有僧舍五区,名曰勒封院,楼殿台院,重复出没烟霏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望存鄢,,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凉,宜于游观也。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辛酉,江西黄鲁直题。”

  ◆ 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

  《黄山谷伏波神祠字卷》为大字长卷,凡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纸本真迹已流入日本,为细川护立所藏。《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有著录。拓本装成册页,池心纵320毫米,横197毫米,厚8毫米。内有18面,36页,封面题签“黄山谷伏波神祠字卷”。文后墨拓张孝祥跋语。

  元符三年,黄庭坚从贬所放还,建中靖国元年四月抵荆南,崇宁元年离开此地。在荆南留驻10个多月,这篇书作正写于此时。至于确切的书写时间,黄庭坚尝有《解免恩命状》云:“到荆南,即苦痈疽发于背胁,毒痛二十余日,今方稍溃”,知山谷在湖北曾有过一场不小的病。《伏波神祠卷》中有云:“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亥,荆州沙尾水涨一丈,堤上泥深一尺,山谷老人病起须发皆白。”估计写时应在发痈疽之后,时年57岁。

  《伏波神祠卷》为黄山谷晚年得意之笔。伏波将军马援,汉名将,湖北有祠祭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道经此处,有《经伏波神祠诗》一首,黄庭坚此卷即取其内容。黄庭坚对这卷作品也自视甚高,且题其后云:“持到淮南,示余故旧,何如元祜中黄鲁直书也?”这是充满自信的自得之语,自认为这时书艺已臻成熟,与平日截然不同。寥寥数语表露了黄山谷昂然的心情,在被谪的生涯中能有这样的心情着实不易。

  ◆ 黄州寒食诗跋

  黄庭坚书于元符三年七月,纸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绿汇观》《石渠随笔》等皆有著录。拓本装成册页,池心纵300毫米,横160毫米,厚25毫米,内有44面,88页。封面题签“黄文节公书”五字,无题写人款识。前为楸木封面,封底佚失。

  黄庭坚此跋老笔纷披,在字与字的关系中,特色明显,每每下一个字直入上一个字的空白处,形成紧密的契合。比如起首“东坡”二字,“坡”字一竖上抵“东”字的下部,使二字的势态犹如一体。这固然由于黄字四维开张,成辐射状所致,但却能处理得恰到好处,势贯气连而不黏不犯,依然与不衫不履、疏荡空阔的主调保持一致。这不能不说是黄庭坚独特的笔意起到的统领作用,不仅表现在墨迹的实处,也表现在虚白的空处。黄庭坚自谓:“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 题浯溪崖壁

  宋徽宗崇宁三年三月六日,黄庭坚泊浯溪,观赏元结文、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摩崖后所书,俗称谓《题浯溪崖壁》。拓片本装成线装书式,书高377毫米,宽216毫米,厚160毫米,内有40面,80页。首页题注:“黄庭坚浯溪中兴颂石游记诗”,碑高九尺六寸,广五尺三寸,十一行,每行八至六字不等。成书时,每条裁五、四、三字不等,共裁七十六条。拓本文字磨泐之处,全文如下:“崇宁三年已卯,风雨中来泊浯溪,进士陶豫、李格、僧伯新、道遵同至中兴颂崖下。明日居士蒋大年、石君豫、太医成权及其侄逸、僧守能、志观、德清、义明、崇广俱来。又明日萧衮及其弟褎来。三日裴回碑次,请予赋诗。老矣,岂复能文,强作数语。惜秦少游下世,不得此妙墨酁之崖石耳。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包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兴西,万官已作乌择楼。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尔,上皇躅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低头杜鹃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苏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题浯溪崖壁》及《中兴颂后》是山谷晚年重要的作品。诗中虽然叙述其在永州读到了《中兴颂》碑,评论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政事。但笔墨中流露出对已走向没落的北宋王朝的忧心。

  ◆ 幽兰赋

  《幽兰赋》拓本,此拓本拓墨全用朱砂。装成册页分为上下二卷,池心纵510毫米,横246毫米,合计厚55毫米,上下共计有88面,196页。封面为绢本,外函套题签“黄山谷幽兰赋”。此拓本恐伪拓。其字大六七寸,勇气四溢,全无儒雅之气。欧阳辅《集古求真》云:“大约为湘人所刻,余尝至湘,多见悬此于壁上。”山东曲阜孔庙与河南叶县均存有此碑。又一本字大寸余,石见于上海玉佛禅寺,亦刻入《苏州留园丛帖·宋贤六十五种》中,均题“黄文节公书”。

  注:《杨谱》:杨希闵著《黄文节公年谱》简称为《杨谱》。

  出处:《收藏》2004年第09期 总141期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何会被编入日本的教科书?下一篇:徐致靖也是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为何没被慈禧杀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