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五代十国统帅排名 五代十国皇帝顺序列表

导语:五代十国时期,统帅排名和皇帝顺序列表彰显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混乱。其中,李克用、高骈、郭威等统帅居于前列,而唐朝后裔李存勖、李克用、后周太祖郭威等人则成为五代十国的重要皇帝。这一时期的历史令人唏嘘,也令人深思。

目录导航:

  1. 五代十国统帅排名
  2. 五代时间顺序
  3. 五代十国大周皇帝有谁
  4. 五代十国的先后顺序
  5. 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6. 五代十国建国顺序
  7. 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8. 五代十国先后顺序
五代十国统帅排名

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进长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为白袍将军史敬思之子,雁门人,擅使一口花刀,在与王彦章大战二百合后,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为后梁大将,威震五代各国。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

4、高思继:“白马银枪”高思继,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在与王彦章的战斗中,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遂使回马枪杀之。

刘知远

5、刘知远:为后汉王,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嵩。刘知远擅使一口金刀,号“金刀王”,文武双全,勇贯三军。刘知远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做了他的亲信大将。

第七、刘知远

石敬瑭在灭后唐,建立后晋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还让47的自己当了37岁耶律德光的儿子。他儿子石重贵继位,撕毁与契丹人的条约,947年,耶律德光御驾亲征,后晋被灭。耶律德光攻入开封,想要落地生根,于是任命后晋官员,收服各地军阀。

但作为后晋最大的军阀,刘知远不一样,他冷眼旁观这一切。耶律德光给他写了一封信,称他为儿子,刘知远没有回复。很快,在同年2月,刘知远索性在山西太原称帝,这时候百姓开始反抗契丹军,耶律德光率兵回撤,在途中病逝。契丹内部分裂,契丹回家强皇位去了。刘知远一路兵不血刃到达开封,建立后汉,成为了皇帝。但登基也就1年就死了,所以厉害是厉害,但命太短。

第六、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克用长子,沙陀人的首领。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朱温惊叹说:“生子当生李亚子。他袭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简直猪狗不如!”

李存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将散漫的沙陀兵训练成一支精锐严整的劲旅。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把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打得大败而逃。接着,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10多年激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建立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是位冒死冲杀的猛将,在政治上却是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自以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敌人已消灭,就不再图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称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第五、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克用养子,善于骑术,箭法高明。他起初跟随李克用征战,屡立战功。后来在李存瑁变混蛋后,他被群臣拥立为王。于公元926年4月丙午日即位,改年号为“天成”,改名为李宜。

李嗣源即位后,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废除苛法;诛杀担任监军的宦官;精简宫廷人员,注意农民疾苦;任用安重诲,任圜等有能力的大臣。他在位期间,战争稀少,屡有丰年,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

第四、朱温

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原本跟着黄巢一起反唐,但黄巢信任太监,这让原本就恨透太监的朱温一怒之下投降了唐朝。紧接着就向老上司黄巢开战,此时他有一个战友便是世袭雇佣兵沙陀人李克用。李克用和朱温打败了黄巢,但在庆功宴上,两人成了宿敌。

朱温打死了黄巢,变成了最大的军阀集团。公元901年,他趁唐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带兵进入关中,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夺得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政府。他此时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那就是进长安城后二话不说,就把他恨得牙痒痒的宦官杀完了。

之后他便建立了后梁,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好战,他也是五代十国第一个开国皇帝。所以虽然执政的时候比较混账,但还要排在前面。

第三、郭威

郭威,后周太祖,是原刘知远的至交好友。刘知远死后,他儿子刘承祐继位,但这位皇帝对郭威5个顾命大臣很是忌惮,于是在950年,将杨邠、史弘肇、王章3个顾命大臣杀了。接着他对密诏郭崇杀郭威,但被郭威提前知道阴谋,还将密旨改成皇帝要诛杀郭威的下属,于是郭威被愤怒的人群拥着叛乱了。

后来变黄旗加身,成为了皇帝。郭威是历史上少有的有良心的帝王,他在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人,所以他对百姓很好,而且极有权谋。在反叛以及后期诛杀大臣时,他都表现出来惊人的权谋策略。郭威是五代十国中少有的不逞一腔志勇的帝王。

他死前,对柴荣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自己的陵墓都极尽奢侈,但他的陵墓一切从简,所以他当之无愧是一个好帝王。

第二、柴荣

后周世宗,954—959在位,在位6年。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内侄,收为养子,又名郭荣,继位后复本姓。柴荣在位六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继位初期,并没有军功,又是外姓之帝王,所以朝臣很不服他。北汉刘崇对后周用兵,柴荣御驾亲征,一战成名。他带领50骑兵,将刘崇逼得节节败退。柴荣平生有进无退、坚韧不拔、遇强愈强、战无不胜、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所以他一生都在往前冲,他在位期间一天都没有放松自己,后世称如果柴荣多活几年,还有赵匡胤啥事儿啊。

第一、李昪(bian)南唐开国皇帝

柴荣在位时对南唐用兵期间建立了强大的水军,在柴荣之前,南唐水军几乎是无解的,这么强大的水师是李昪训练的。

李昪是南唐开国皇帝,也就是李煜他爷。这是一位少有远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对内则兴利除弊。在治理国政上礼贤下士,并能虚心纳谏。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李昪对此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

最主要的是,他对南方周边小国很是优待,他死时对李璟说,只要打好邻里关系,如果北方动乱,立马北上,便能统一南北。但是他儿子李璟没有听其言,李璟也算是个变异吧,他爹很是节俭,都没有修过宫殿。李璟继位后,大肆修建,动用劳工,让南唐一片奢靡。李璟在位期间和周边小国不断摩擦,以至于错失了耶律德光攻下开封撤退后,北方无主的机会。如果那时李昪还在,说不定五代十国就已经统一了。

在李璟大肆奢靡下,南唐的国力还是很强悍,柴荣几次进攻都没能将其灭掉。可见李昪对南唐的付出。


1、李存孝。

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2、王彦章。

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3、葛从周。

河北谚曰: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

薛居正:从周以骁武之才,事雄猜之主,而能取功名于马上,启手足于牖下,静而言之,斯为贤矣!

五代十国的排名:

1. 李存勖:被誉为五代十国中最出色的统帅之一,他在平定北汉、南唐等战役中表现出色,战术灵活,军纪严明,善于运用谋略。

2. 石敬塘:南汉开国皇帝,他的军事才能在南唐和南汉的多次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擅长水战,曾在濠州之战中击败大宋军队。

3. 郭威:是五代十国中的名将之一,他曾在征服荆南、平定南唐等战役中表现出色,善于运用冷兵器,是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领。

4. 朱温:五代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平定后梁、后唐等战役中表现出色,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不少问题。

5. 刘知远:北汉的开国皇帝,他在平定北汉、对抗宋朝等战役中表现出色,但他的军事才能并不如前四位将领那么突出。

五代时间顺序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按顺序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代】

五代,就是五个朝代,朱温的后梁,李存勖的后唐,石敬塘的后晋,刘知远的后汉,柴荣的后周,这些朝代名,因为他们之前,国号都曾经出现过,所以后世注以后加以区别。

五代十国大周皇帝有谁

后周太祖郭威简介 灭后汉诛隐帝 建立后周政权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后周恭帝柴宗训简介 陈桥兵变天下被赵匡胤夺走

五代十国的周皇帝有三位,建国的是郭威,第二个是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第三个是小皇帝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了赵匡胤。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后周:951--960年。建都:汴梁

1、太祖(郭威)——在位三年

2、世宗(柴荣)——在位六年

3、恭德(柴宗训)——在位一年

五代十国的先后顺序

顺序如下: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

隋唐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和北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隋朝从581年杨坚建隋到618年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为止,共计37年时间;唐朝从618年李渊建唐到907年朱温废唐朝皇帝建立梁朝为止,共计289年;五代十国时期从907年朱温建立梁朝开始到979年北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为止,共计72年时间。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十国建国顺序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五代十国开始。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的历史划分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仍,政权屡有更迭。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而后汉仅仅四年,后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贞所杀。再如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亦曾以兵夺权,未能成功,反丢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后,其弟五子李从厚继位,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养子李从珂所夺。频频的兵戎相见,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后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后唐有比较开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使社会出现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灭。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定都开封。但源源不绝的财富却流入契丹人的国库,以至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付关系,但契丹人用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来作为答案,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后晋灭,但辽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大汉帝国。

他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却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他的养子柴荣后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并逐步统一中国,但柴荣的继承者是七岁的小孩,无力掌管天下,终大将赵匡胤在陈桥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终统一中国,结束五代时的大分裂。

这一段历史,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时,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断强大,他们互相勾结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为以后宋、辽、金对峙形

五代十国是公元907年—960年,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北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统称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晋王李克用的儿子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 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都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建立了后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了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了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最后被赵匡胤篡位并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江南地区初期吴国是最强的,后来被李昇篡位,建立了南唐,实力强的还有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地区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了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被后周打败。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蜀国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他的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至此十国结束。

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个国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导致朝廷丧失了威望,也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于是有不少不臣之心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忽视臣责,发展自己的势力。

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了后梁政权。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五代十国”的开始。

那么,所谓的“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和哪“十国”呢?

“五代”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五代”顾名思义,指的便是五个朝代。从《梁唐晋汉周书》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而为了和历史上的同名朝代区分,后世又将它们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上文已经说到,朱温灭亡唐朝,建立了后梁。据《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今安徽砀山县一带)。父亲的早逝让朱温从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于是乡里的人都十分厌恶他。

年长一些后的朱温参与黄巢起义,并在义军中崭露头角。不久,朱温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灭黄巢。因为平叛有功,朱温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膨胀,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杀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image.png

后梁建立后,朱温曾经的战友李克用割据北方,实力强大。李克用去世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灭了后梁,占领了洛阳并将它定为首都,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image.png

后唐传至末帝李从珂时,大将石敬瑭成为了朝廷最大的威胁。二者矛盾爆发后,石敬瑭先是处于下风,但他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终攻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开运四年(947),后晋被契丹所灭,契丹人将中原劫掠一空后撤军。

这时,曾经的后晋大将刘知远抓住时机,建立了后汉政权,并迁都汴州,但他仅仅称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后想要对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将郭威因为身在邺都而幸免于难。听说刘承祐想要诛杀自己后,郭威直接起兵杀进都城,建立了后周。最终,后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说完,我们再看看十国。所谓“十国”,其实并不是只有十个,它是那一时期在中原以外地区建立的十余个国家的合称。在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现了十国的说法,书中的十国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和“北汉”。

前蜀的开国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饼出身,但唐朝末年为了生计而去贩卖私盐。被捕后,王建逃出监狱,当了强盗,又机缘巧合入了忠武军,因战功被封蜀王。

唐朝灭亡后,王建趁势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后唐建立者李存勖所灭。前蜀被灭后,李存勖很快死于兵变,西川节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机占据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后蜀。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一方,朝廷封他为吴王。唐朝灭亡后,他便建立吴国,但并没有称帝。顺义七年(927),杨溥正式称帝。十年后,南吴被南唐烈祖李昪所灭。李昪本是南吴大将徐温的养子,因战功掌握了南吴朝政,并最终建立南唐。

十国中,吴越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君主先后尊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为正统,并向他们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吴越国是当时最为安定和平的国家。

闽国的建立者是后梁册封的闽王王审知。他去世后,次子王延钧弑兄夺位,正式称帝,最终被南唐趁着内乱消灭。

楚国的建立者马殷原本是木匠,后来从军,逐渐成为了割据湖南的大将。随后,他又攻下岭南数地,并被后梁封为楚王,被后唐封为南楚国王,最终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灭。

image.png

南汉的建立者刘隐被后梁封为南海王,后来称帝,因地处偏远,存世五十余年。

南平由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立,他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南平占据今天的湖北一带,最终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在后周灭后汉后占据河东,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汉,最终被北宋所灭。

此外,当时还出现过割据陕西的岐国、占据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难军、归义军等势力。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和北汉。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指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不是某一个朝代,而是介于唐宋之间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历史学家认为“五代十国”的划分时间是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开始,一直到公元960年宋朝统一中国为止。因此,“五代”共有54年的时间。其间在中原地区前后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历史学家称这五个朝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这五朝之外,还前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为“十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代十国”。

其实,“五代”和“十国“在本质上都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就成为了“五代“。虽然,这五国实力强大,但只是藩镇型的国家,无力控制整个中原。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也有些自立为国,所以在“五代“之外,还有“十国”。

五代十国先后顺序

【五代】

五代,就是五个朝代,朱温的后梁,李存勖的后唐,石敬塘的后晋,刘知远的后汉,柴荣的后周,这些朝代名,因为他们之前,国号都曾经出现过,所以后世注以后加以区别。

这五个朝代都在北方,古代谁占中原谁为正统,中原也就是河南一带,逐鹿中原,想得天下,必须拿中原。

这五个朝代不是并存的,后唐灭后梁,后晋灭后唐,契丹灭后晋,后晋大将刘知远建后汉,后汉大将郭威灭汉建后周。

【十国】

十国:“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十国是个虚数,实际不止十个,有十几个国家。分别是:前蜀、后蜀、南吴、吴越、闽、南汉(荆南)、南平、马楚、南唐、北汉。

这些个国他们都是小地方割据就行。五代十国,历史是以五代为主。这十国就是大树的小枝干而已。

这些地方割据国,占的地盘小,实力有限,大多都承认北方为正统。北汉虽然在北方,他们是奉更北边的契丹为主。这十国实质上唐安史之乱后,大唐皇帝滥封节度使,导致地方军阀势力作大,十国就是藩镇割据的后遗症。十国除了北汉,基本是在中国南方。江南地区有南唐、南吴、吴越国、闽国等。湖广有南平(荆南)、南楚、南汉等。北方的北汉,和五代里的后汉关系很大。北汉建立者是后汉刘知远的弟弟,所以地盘在北方。

1、五代皇帝

2、后梁皇帝有:朱温、朱友圭、朱友贞

3、后唐皇帝有: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

4、后晋皇帝有:石敬瑭、石重贵

5、后汉皇帝有:刘知远、刘承祐

6、后周皇帝有:郭威、柴荣、柴宗训

7、十国皇帝

8、前蜀皇帝:王建、王衍

9、后蜀皇帝:孟知祥、孟昶

10、南吴皇帝: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

11、南唐皇帝:李昪、李璟、李煜

12、吴越皇帝:钱镠、钱元瓘、钱佐、钱倧、钱弘俶

13、南楚皇帝:马殷、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

14、南汉皇帝:刘?、刘玢、刘晟、刘鋹

15、南平皇帝: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

16、闽国皇帝:王审知、王延钧、王昶、王延羲、王延政

17、北汉皇帝:刘崇、刘钧、刘继恩、刘继元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五代史记》,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后梁太祖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平海军、吴越、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形成了与契丹(辽)对峙的局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858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苏东坡如何通过睡觉拣回一条命得罪皇帝的故事?下一篇:诸葛亮是否曾经参拜过武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