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简述释利房弘法传说 西藏佛教舍利子 佛陀对人间的最后施舍

导语:西藏佛教传说中,释利房弘法是佛陀对人间的最后施舍。舍利子是佛陀遗留的圣物,被认为具有神圣的力量。这个传说传承至今,成为西藏佛教中重要的信仰和修行对象。

目录导航:

  1. 简述释利房弘法传说
  2. 法门寺的地宫舍利子,是什么时间开放
  3. 铜浮屠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4. 石塔寺保护的意义
  5. 什么是佛牙舍利子
简述释利房弘法传说

公元前243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令西域沙门僧释利房等人携带佛祖真身舍利,历经艰辛到达中国古周原的美阳城附近。

夜幕中,释利房突见一个周身透亮的长者缓步而来,竟是逝者释迦牟尼,他五体投地,向其顶礼膜拜。

众人围过来时,未见释迦牟尼,却见释利房面前凸起一座高高的“圣冢”。由是众人商定将佛舍利埋入“圣冢”,然后再进咸阳面见秦王。

秦王不信任他们,将其以“胡教”妖人打入地牢,许久才获救。

法门寺的地宫舍利子,是什么时间开放

根据法门寺官网公布的信息,游客可以在每天的上午8点到下午5点之间参观舍利子。具体来说,舍利殿开放时间为8:00-17:00,而普佑殿开放时间为8:30-17:00。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清明节和中秋节期间,法门寺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此时舍利子的开放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游客可以提前关注官方网站或咨询工作人员。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参观舍利子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礼仪。游客需要脱鞋进入殿内,不得穿着拖鞋、高跟鞋等,同时也需要保持安静、文明,不得大声喧哗、拍照或使用闪光灯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舍利子的安全和尊严,也是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敬意。

每月初一、十五和每周双休日开放。

宝鸡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拓展内容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铜浮屠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铜浮屠又称鎏金浮屠,金银器,唐代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7年5月10日出土于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现藏于宝鸡法门寺博物馆(珍宝阁)。

该浮屠通高53.5厘米,底座长宽各28厘米,二层长宽各24厘米,三层长宽各19厘米,房檐长宽各23.51厘米,重7.4千克。为模铸成型,精致玲珑,四角正方形亭单层阁式,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石塔寺保护的意义

石塔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石塔路中绿化岛上。石塔寺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78年)始更名“木兰院”,开成三年(838年),得佛舍利于木兰院,建石塔藏之,易名石塔寺。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始移建于现址,宝祐中贾似道重修。

塔为五层正六面体,上有塔顶,底层和最高层拱形洞门,南北贯通;每层各有六个略微向上的翘角;塔檐边雕刻有简单粗犷的花纹图案;塔的石栏上刻有牛、马、龙、凤等动物浮雕。石阶两侧的石面上,刻有二龙抢珠和莲花等图案。各层各面上共雕刻有二十六尊佛像。

保护的意义就在于铭记历史。

什么是佛牙舍利子

佛牙是单指释迦摩尼火化后练出的牙齿舍利。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

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钻石一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9862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努尔哈赤在历史上的十大功绩是什么 努尔哈赤与历史下一篇:朱允炆的勿伤吾叔原话 朱棣建文说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