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魏吴二十万兵马的一场大战,最后结果怎么样?

导语:本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司马师率领曹魏军队进攻东吴的故事,其中重点介绍了东兴之战。虽然小说和历史有所不同,但东兴之战确实是一场双方伤亡惨重的大规模战斗,司马师也因此遭到责难。

今天,边肖为你带来了三国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司马师得知孙权病逝,决定出兵讨伐东吴。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傅托的劝阻。伏佗认为东吴有长江之险,历次远征多次失败,不宜急于再次发动战争。然而,司马昭相信这场战争将是一场伟大的胜利。最后,司马师决定以为都督,招募南将王昌、东将胡遵、镇南都督吴,攻打南郡、东兴、武昌。

到达前线后,召集王昌、胡遵、吴进行战前部署。司马昭认为,赢得吴栋重要城镇东兴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于是派胡遵为先锋,领兵取东兴大堤。拿下东兴大堤后,王昌、吴派兵攻打大堤两侧的左右城。

吴栋太傅诸葛恪知道曹骏要来,意识到东兴将是双方争夺的焦点。遂令平北将军丁奉引水军三千到东兴,吕雎、唐子、刘赞引一万兵分三路接应。丁奉接到命令后,立即驾着三十只船来到东兴。丁奉行至东兴时,胡遵占据东兴大堤,命贾环、韩综左右夹攻。两个城市的守军会镇守整个城市,留一点守城。他们顽强抵抗,战争陷入僵局。

这时,雪下得很大。胡遵和众将在营中设席,忽闻河上出现数十只船。胡遵亲自检查,发现每艘船上只有一百人,但敌军却有三千多人。他认为这种力量不足以令人恐惧,于是回到营地继续饮酒作乐。没想到丁奉这三千兵马,竟然突袭了曹军大营。胡遵猝不及防,贾环被杀。士兵们伤亡惨重,胡遵只好领兵撤退。得知胡遵兵战败,司马昭不得不全线撤退。至此,东兴之战以东吴的胜利告终。

小说中提到的东兴战争,历史上确实发生过,是孙权病逝后,魏国与吴国之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但是曹魏派出的部队是15万,而不是小说里说的30万。东吴以恩师诸葛恪为前敌统帅,率领七万大军出征作战。

根据曹魏战前部署,吴中路军攻武昌,王昌攻南郡,攻东兴。而吴栋在武昌、南郡有完整的防守体系,所以东兴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战斗开始后,诸葛恪立即率领4万大军救援东兴,其先头部队是小说中提到的丁奉。然而此时,丁奉的位置不是平北将军,而是冠军将军。

在真实历史中,东兴之战的过程与小说的描写大体一致。胡遵,司马昭部和华东将军,被阻止攻击。三千丁奉兵和马到达东兴地区,占领徐塘,攻击胡尊。胡遵见丁冯冰少而大意,只败三千兵马。

在随后的战斗中,吴军追求胜利,杀死了前曹魏诸侯韩厥和贾环,歼灭了数万敌军。一场原本不可预测的大规模战斗变成了老兵丁奉的独角戏。东兴兵败,吴、、王昌不得不放弃进攻,离开战场。

东兴之战的领袖丁奉是三国时期典型的晚期将领。早年参加东吴军队。他虽然作战英勇,但在军队中地位不高,名声也不明显。直到东兴胜利,丁奉才一战成名,并在东吴中后期成为名将。对司马昭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大耻辱。战后,司马昭不得不承担战败的责任,甚至被司马氏削去爵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80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感叹明朝将要灭亡的一高人,他为何这样说?下一篇:在古代,大象为何能被选为宫廷礼仪的排头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