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大暑三候 大暑节气三候是什么意思 结束的时候会凉快一阵

导语:  很多人都只知道一年当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其实每个节气都分“三候”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

  很多人都只知道一年当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但其实每个节气都分“三候”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大暑三候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三候是这样说的,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大暑时间在阳历每年07月22~24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大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

  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湘东南地区则流行一句广东谚语:

  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之俗,乃是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大暑时节偏要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

  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刘裕身世坎坷,打拼了57年才当上皇帝下一篇:夏侯霸原本是魏国将领 蜀汉为什么还敢重用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