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导语: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理论教学与实践监督的脱节,专业价值观与技能的分离,实际从业人员数量与客观需求的差距,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践社会工作者的联系障碍,本土建设与国外经验的冲突,区域发展与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缺乏社会的充分支持。应对挑战应采取以下思路:加强实践监管,解决政策瓶颈,教育与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理论教学与实践监督的脱节,专业价值观与技能的分离,实际从业人员数量与客观需求的差距,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践社会工作者的联系障碍,本土建设与国外经验的冲突,区域发展与专业发展的不平衡,缺乏社会的充分支持。

应对挑战应采取以下思路:加强实践监管,解决政策瓶颈,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注重价值内化,重视地方建设,消除发展不平衡,争取社会认可和支持。

关键词:社会工作;挑战;应对思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起源于西方并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社会工作,因其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和谐方面的独特作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2006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工作在政策①教育②和实践③方面发展迅速。

但是,从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情况和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不能认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已经成为全国的现实。

事实上,当代中国地方社会工作在教育、政策、行业和整体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

一、中国地方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

1.社会工作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监督之间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还要在相关时间内进行有专业指导的实践学习。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末,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同时,专业教师短缺,大量教师来自非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监督,导致专业发展违反社会工作教育规律。

由于缺乏督导和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无法有效地督导学生的实践。

(1)因为实习督导是社会工作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一旦这个环节缺失或者效果不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就很难内化,专业技能和方法只会停留在书本上。

在这样的监管下,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不解。

客户和普通人很难看到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有效性,从而产生一些怀疑、怀疑甚至否定。

2.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数量和规模与客观需求相差甚远

当代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业教育逐渐从无到有发展到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近年来,毕业生人数为2万人,其中通过2008年实施的全国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考试的人数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人数不足30万人。

⑵按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与普通大众的比例,我国需要300万社会工作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这一政策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

⑶单就规模而言,我国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缺口巨大。

而且,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功能,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的社会工作者少之又少。

基于此,国家政策将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调整到2020年的145万人。(4)这意味着,从现在起,中国每年将培养不少于10万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但是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何保持专业教育质量,快速增加专业人才数量,是地方社会工作建设面临的难题。

3.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存在障碍

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往往被称为“教育先行”,即专业教育促进政策和行业实践的发展。

20年来,我国高校培养了10多万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然而,在2006年之前,这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毕业时无法获得专业工作,因为整个社会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

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实际上涵盖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业的所有领域,但截至目前,全国仍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岗位。

这些领域的实际从业者大多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这些人在职业生涯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实用的服务,实际上起到了专业社工应该起到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务实的社工。

但问题是,这些传统或实用的社工,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技能上,与专业社工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平衡二者的冲突与矛盾,是推进我国当前社会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4.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技能和方法往往是相互分离的

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价值观、技能和方法高度统一的职业,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方法和技能的不统一会导致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价值观的内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和灵魂。

在当前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中,往往强调专业技能和方法,但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实,社会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没有强大的职业价值观支撑,从业者很难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坚持面对客户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

港台地区的专业发展比内地成熟,但也开始反思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社会的问题。

除了教育之外,在政策和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前后的客户变化一般是客观的,但由于这种变化往往难以用一套客观的量化标准来衡量,所以各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进行验收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的一般做法是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报告项目时指定案例、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数量。

众所周知,这样做会导致一线社会工作者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将精力集中在使用社会特定工作方法的工作量上。

因此,社会工作者很难在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有效地帮助受助者。

这种割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方法的情况,不利于本地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

5.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国外经验的关系没有调整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西方工业化时期。如何在中国扎根,在苗壮成长,避免水土不服和生搬硬套,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内容与其他国家和港台地区基本相同。追溯社会工作专业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专业性和职业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刚开始,一些有爱心的人在社区做慈善,然后逐渐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别人,专业逐渐成型。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各方面积累了很长时间,才真正走向成熟。

例如,社会工作在今天的香港已被公认为一个光荣的职业。然而,在香港读书时,一位香港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深教师告诉笔者,30年前,社会工作仍然是一个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社会不理解的职业。

所以,我们今天开展社会工作,一定不能以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现状作为理由。事实上,今天的情况是其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6.地区和专业领域发展不平衡

随着国家在政策层面对社会工作的日益推动,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在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的态势。

社会工作整体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北京等。

在这些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还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政府设立了相应的机构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如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等。

与“北广”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资源不足,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差距较大;第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很少或很少;第三,负责社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没有“北上广”地区多。

这些因素导致大多数地区对社会工作的支持不足。

社会工作领域的这种不平衡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社会工作在一些领域进展迅速,如社区和医院,但在许多领域进展缓慢,如司法和教育。

如何在有需要的地区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也是一个必须要处理的问题。

7.社会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中国社会需要社会工作的客观介入,但事实是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无知和无知。

一旦社会理解了社会工作,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2010年,当“富士康十三跳”事件让外界觉得已经无法控制的时候,深圳发起危机应急,派出专业社工介入,终于恢复正常。

⑸如果社会能够为社工提供展示专业的机会和平台,假以时日,一定会展现出与其他处理危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的独特成果。

然而,公众尚未意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独特功能,导致其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未能发挥润滑剂、缓冲剂和安全剂的作用。

二、应对思路

上述挑战表明,当代中国地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存在诸多矛盾、冲突和悖论,但也反映出社会工作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期。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思路来应对。

1.在现有教育体制下,社会工作教育应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实践监督体系建设

社会学和心理学是支撑社会工作的重要学科。与这些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社会工作往往被误认为理论系统性不足、专业独立性不足。

但是,如果深入探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性,似乎并不全是理论上的,而是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职能主要是做好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督导。

一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教育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例如,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改进实习督导模式。本科教育首先要解决学生实习时间太少的教育政策问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主要是尽快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对于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尽快改善其他专业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必须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制度,让教师先有实践能力,再去督导学生。

第三,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系统培养从事公益事业的习惯、能力和兴趣,教育机构要尽快形成学生从志愿服务到专业服务的实践模式,逐步形成认知、见习和岗位设置。

2.在政策体系层面,尽快解决近年来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些瓶颈

自2010年以来,仅在中央一级,颁布了一些社会工作政策。

至于如何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这些政策并不全面和深入。

但是,如何保证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会随着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而成为过去式,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将上述政策的核心内容推向国家立法的内容。

从现状来看,社会工作立法应从国务院行政法规中试行,制定《社会工作管理条例》。条件成熟后,全国人大将制定《社会工作法》。

此外,在修订《国家职业仪式》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工作者的定位从工人技术岗位转变为专业技术岗位,从而真正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准入和保障问题。

最后,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新时期的行业促进作用,明确某些程序中的职能重叠,充分发挥它们在教育和行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3.坚持培训与教育并行,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建设

在坚持社会工作本身专业的基础上,重视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建设,平衡两个团队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客观上需要的社会工作者数量和规模是巨大的。

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展,因此通过培训使实用的社会工作者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当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工作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围绕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而“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工作专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因此,所有有助于社会和谐并能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力量都应该是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力量。

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民需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专业的社会工作和实际的社会工作者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形成发展社会工作的合力。

4.更加注重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教育,纠正片面强调技能和方法的倾向

虽然忽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

虽然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教育机构有300多家,但每年从事社会工作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在最需要专业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中,往往很难找到名校的社会工作毕业生。虽然这些学生接受了良好的专业教育,认同这个专业,但是他们的职业选择往往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非专业岗位。

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工作教育没有深入到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中。在一定意义上,不能深入社工一线的毕业生的社会工作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

今后,社会工作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化教育,可以开设特殊的价值观课程。同时,价值观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的全过程。

在一线实践机构选拔社工时,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还要关注他们是否真正内化了自己的价值观。

5.在遵循各国社会工作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探索地方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之路

正是因为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证明了其在解决人际纠纷、预防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以实现社会和谐。

如果我们只看到当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因其社会的专业化和专业化而获得的荣誉,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实现,这种逻辑思维实际上是结果的原因。

目前在中国,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在努力的同时充满创新意识,才能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道路。

这就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的大传统、小传统和现实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本土经验和方法。

第二,在社会工作的实际发展中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不断验证国外的理论并本土化,避免水土不服。

第三,在遵循世界社会工作发展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我们高度重视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参考韩国等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经验。

当然,最终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会走自己的路,发展出适合当前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

6.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解决当前社会工作领域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国情复杂,疆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具体模式不应千篇一律,而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适合各种情况的方法。

比如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还没有完全解体的现状下,社会工作的推进要从城市到乡村开始,而推进要从大城市逐渐过渡到中小城市,农村要从急、易地区开始。

7.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手段争取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可、理解和接受

其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历史经验证明,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只有形成社会慈善氛围,才能实现社工带领志愿者从事公益事业的局面,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事务。

此外,虽然可以说“社会工作吸引了强烈的人道主义和精神元素,它坚持不被世俗的舒适、荣耀和金钱所诱惑”,但是,ϋ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不需要过体面的生活和获得社会荣誉。

目前部分地区社工人手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一线社工待遇普遍不高。社会工作者在无法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帮助他人安心?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对社会工作的支持决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因此,在社会工作不被认识和认可的现状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决策者、教育者和行业从业者应积极普及和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独特作用。

只有当社会工作专业社区争取到社会给予的空专业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社会工作专业在解决人们需求方面的天然优势才能呈现给社会。

当然,上述应对社会工作发展挑战的思路的关键在于实施。

正如挑战不是相互独立的一样,应对思路必须整合,以满足当前中国的条件空。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人们认为,克服这些挑战也是中国社会工作道路形成的时候。

评论:

(1)自200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专业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详见王介休、邹主编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第2-8页。

②根据2013年8月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最新一届年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现有320多个会员单位,而1994年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时只有20个会员单位。

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

参考文献:

朱·:《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深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9-10页

崔静:中国有30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9个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有中长期规划。刘立波。2011年1月19日《公益时报》公布了2010年十大社会工作事件

许-社会工作就业准入制度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8-65

张应镇,徐亚辉-译者前言:什么是社会工作//布伦达·杜布瓦,KARLA KROGSURDMILEY。张应镇社会工作引论,台北:双叶图书画廊有限公司,2012:2-3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文学出版社,2013 :211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命运比中国悲情的美洲大国 命运比中国悲情的美洲大国 3年丧失54%的领土 如今还受美国欺负下一篇:孟良崮 孟良崮 因一个忠烈而得名 又因一场战役而闻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