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两官员狭路相逢各不让道 两官员狭路相逢各不让道 皇帝出面调解 竟因此调解出一个成语

导语:北魏时期,袁志和李彪因为让路问题而陷入僵局,最终在孝文帝的调停下,各自分道扬镳。从此“分道扬镳”这句话逐渐流传开来。

两个官员相见恨晚,皇帝出面调停,于是想出了一个成语。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孝文帝在位时,北魏宗室有一个叫拓跋琦的人,后改名袁琪。他军事谋略丰富,部队组织严密,能征善兵,成绩斐然。

漆瑗有一个儿子,名叫袁志,聪明绝顶,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孝文帝非常赏识袁志,任命他为洛阳令,主管洛阳的地方政治。不久,孝文帝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洛阳。结果洛阳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了一个国家的首都。洛阳成了“靖赵胤”,袁志的势力自然增强,年纪轻轻就嚣张起来。

在洛阳,袁志把自己的官职看得很重要,不重视知识水平低的官员和贵族。一天,袁志出去玩,碰巧遇到一位名叫李彪的官员,他正从对面的马车里疾驰而来。这个李彪也很简单。他是母语人士,儒生,精通法律法规,深得孝文帝信任。这时,他是御史中尉,他的官职比袁志高得多。

按理说,官方的袁志此时应该让李彪先走,但他不肯让步,双方就此陷入了僵局。当李彪看到他如此傲慢时,他公开问他为什么不肯让步。袁志说:“我是洛阳的总督。你只是洛阳户口。哪个总督给管辖的居民让路?”

两人相持不下,决定去找孝文帝判案。一见到孝文帝,李彪首先说他是御史大夫,官职比袁志大得多。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袁志怎么能和他平起平坐,拒绝让步呢?岂有此理!袁志也没有让步,说他是首都所在国家的行政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入了他掌管的户籍。李彪也是其管辖下的居民。应该是李彪给他的领地首领让路。

宽厚的孝文帝听了他们的话,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于是笑着提出了一条让他们走的路,说:“洛阳是我的都城。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我觉得你们可以分开走,走自己的路,不就行了吗?”

皇帝很有口才,一言九鼎,两人听了连连说道。因此,袁志和李彪拿了一把尺子,量了一下经常经过的路,各取一半,从此各走各的路。从此,“分道扬镳”这句话逐渐流传开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811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 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下一篇:战国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什么三家分晋是标志 战国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什么三家分晋是标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