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他是清末狂儒 他是清末狂儒 推崇蔡元培蔑视胡适 获13博士学位 却留一条辫子

导语:辜鸿铭是晚清疯狂的儒者,获博士学位13个,推崇蔡元培,轻视胡适。他精通西学,却是固执的保守派,怪异的言行让人诧异不已。他的作品多半是用英文书写,随后用上拉丁文命名,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在清朝灭亡后,他依旧会四处活动,寻求清朝的复辟之路。

他是晚清疯狂的儒者,推崇蔡元培,轻视胡适,获博士学位13个,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在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大家纷纷主张求变,学校里也掀起了学潮运动,每个人都会响应新时代的变革。但却有一个怪杰却坚持留着辫子,依旧保持着清朝时的穿搭,他就是清末狂儒辜鸿铭,他对西学非常精通,却是固执的保守派,怪异的言行让人诧异不已。 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祖籍在福建,康熙时期移居出去,可以说他的家族已经移民很久了,家族受到了英国人的信任,被任命管理橡胶园。而他的母亲是西方人,因此辜鸿铭的五官和洋人很像,从小就受到了牧师布朗的喜欢,并被收为义子。在1867年布朗回到苏格兰,将他带了过去,当年的他才不过十多岁,可以说留学的时间最久最早,因此他也自诩受西学教育时间很长。 聪慧无比的他在学习上一直让人放心,多年里他也学会九门语言,他同时还获得了十三个博士学位。在学习期间,导师对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易经》,其中的价值更高,只可惜不懂中文,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你回国后要好好钻研。"这之后他对国学也非常喜欢,并寻找西方人所喜欢的中华着作。在1878年他回到了故乡马来西亚,被邀请去政府工作,领取高额的薪水。不过直到和马建忠的相遇,才让他决心做回一个中国人,在晚年时他也对此感慨不已。 随后辜鸿铭就辞去了工作,和家族告别,来到中国的领土,在多个城市游历,在1884年他和一个德国人讨论逻辑学,中间穿插使用各国语言,且中文也非常流利。当时的张之洞正在网罗优秀人才,听到这个怪才后,立马派人去香港邀请他为大清办事。 就这样辜鸿铭进入了仕途中,担任外交秘书,工作了二十年之久,让张之洞对他的才华感慨不已,并称他在语言上的天赋,在近代史上无人能比。而孙文也对他赞许不已,林语堂对他的语言造诣也十分钦佩。而辜鸿铭的作品多半是用英文书写,随后用上拉丁文命名,吸引了很多读者的喜爱,大家都称赞他。 1891年希腊和俄国皇太子来到中国游行,张之洞对他们进行了款待,期间两个皇子之间用上三种语言窃窃私语,结果却都被辜鸿铭翻译出来,让王子惊讶不已。俄皇太子还将金表赠送给他,并邀请他去俄国游玩,此后更是逢人就称赞辜鸿铭的奇才。 当然他从来不沾沾自喜,一直以中文为主,还称汉语是最美的语言之一,并称英语的条框太多,忽略了对心灵的开发。当然他还是一个狂儒,对几千年的儒学文化非常的倾心陶醉,每次和别人辩论时都会对儒学大为称赞。一次参加了洋人举办的酒席,别人故意挑事问他,孔孟之道有什么好的?他拿着酒杯细细说道:"我们刚才在入座时,大家都在谦让,这就是儒道,如果都不谦让,搞竞争,又如何吃上美餐?" 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趁机仓皇逃窜,而康有为等人对慈禧进行了批判,不过此时辜鸿铭却站出来反对,对慈禧进行了各种夸赞。还和洋人说,皇太后不仇视洋人,又列举了一些证据,可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在清朝灭亡后,他依旧会四处活动,寻求清朝的复辟之路,当时张勋让溥仪恢复帝制时,其背后就有他的策划。 在1913年,他还和泰戈尔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人史上第一次提名。而他和蔡元培的关系也非常好,经常公开说自己是全中国的唯二好人,而另一个好人就是蔡元培,反而对胡适却处处贬低。在1930年他的法国朋友出书怀念他,将他称呼为中国圣人,同时还写出了他的鲜明个性,其他人已经剪掉辫子多年,但他依旧留下一条辫子,还称别人心里的辫子依旧存在。胡适讥讽他,认为他就是特异独行,如果大家都留辫子,辜鸿铭一定会第一时间将辫子剪掉,正因如此,两人关系不好。 当然他还有怪癖,那就是喜欢三寸金莲,在没有思路时就会让夫人将小脚拿过来,闻了后就会文思泉涌,这一怪癖让人所不耻。在1924年他被邀请来到日本讲学,在这里他称赞日本是真正的中国人,在1927年中日矛盾加剧,他只能回到祖国,在1928年4月离世,临终前床头还放着国学。对于这个怪杰,大家有什么看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27509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关于蜗牛的知识 关于蜗牛的知识下一篇:石墨与金刚石化学性质相同吗 石墨与金刚石化学性质相同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