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

导语: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du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武帝传》:“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du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左传·鲁僖公四年》。《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武帝传》:“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

“挟天子以令诸侯”说出的话就是皇帝的意思,所以其作用相当于让天子为自己所用,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为所欲为。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有名的就是曹操了,当时曹操账下谋士荀彧提出来的。当时已经是东汉末年了,所谓的“天子”对诸侯们来说早在西周末年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诸侯们眼里,你有本钱,就可以尊你为天子;你没有本钱,那你就可能是人人惦记的肥羊,一切都是要看实力。西汉景帝时期就因“削藩”引发七国之乱,还有王莽篡汉。

但为什么曹操依然需要天子这张牌呢?因为“天子”代表的是权威的象征,是天之子。诸侯们当然都知道这一切都是靠实力的,可士大夫阶层并不这么认为。

士大夫阶层多是既得利益者,维护了“天子”,就是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加上很多人都是世受皇恩,虽然汉室威望不在,但多数还是认这个“天子”。曹操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汉高祖刘邦白马盟誓,非刘姓者不得称王。所以曹操自封魏王并且造铜雀台,做出一副大封群臣的架势,来试探士大夫阶层的态度。果然荀彧就彻底和曹操决裂。荀彧是颍川的名门望族,更是颍川谋士集团的代表,曹操账下的很多文官武将都是荀彧引荐的,所以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古代的中央集权并不高,社会舆论基本还是掌控在士大夫阶层的,士大夫们都反对你,那你还怎么发展。募兵靠抓壮丁?钱粮靠收保护费?没有政治分,就只能是个军阀,连割据势力都算不上!

还有像明成祖朱棣起兵时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靖国难”,用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成法中关于“靖难”的名义,把太祖朱元璋都搬出来了,这也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出师有名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很容易被人误解,诸侯又不傻,当然不听你使唤。

但,各诸侯手下的谋士们,可不这么认为。

赤壁之战前,曹军声势浩荡。

东吴那边呢?

黄盖程普这一类武将的,自然是不降。

张昭为首的士家谋臣,就寻思着投降也不是不行,曹操后边是天子,好歹也算是归属中央了。

鲁肃说话就直接了,张昭他们归降曹操,大不了就是换个主子。将军要是投降了,指不定曹操会把你怎样。

看,天子不一定威胁得到诸侯,但像张昭这些谋臣,可是会动摇的。

刘表死后,儿子刘琮继位,曹操大军压境。

手下人蒯越、韩嵩和傅巽就劝说刘琮投降好了。

曹操那边是天子啊,我们作为人臣,公然抵抗天子,岂不是大逆不道?

然后刘琮就投降了。

各诸侯都不傻,但禁不住手下谋士是向往中央的啊。

那些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没用的,充其量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出师有名在古代是相当看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意味着你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你所做的就是被天子所承认的,你就是正义之师。

挟天子以令诸侯最主要是决定权力合法性的问题。有天子在曹操就代表朝廷,就是政府军。虽然真正“令诸侯”是不可能的,但是对诸侯的下属官僚们可不一样,相当于是跟朝廷一体还是“委身从贼”地方对抗中央的区别。可别小瞧汉家400年的皇统教育,毕竟在士大夫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烙印。

官渡之战中先是许攸叛逃曹操,出卖了袁绍军的弱点——乌巢之粮;而后袁绍派出的张合、高览在攻击不力的状态下临阵投降,直接导致了大军的溃败。反之曹操的凝聚力就要好很多,荀彧等人一直感觉自己效力的实际上是皇室。

刘备的能成功也跟这有关,因为本身是皇族,法统上没问题,只要一直宣扬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就行了。但是毕竟也要等曹丕真的篡了位才敢称皇帝;

因为天子是一种制度,是一种象征,不仅仅是一个人和一个位置。

古代的君主制,自天子而下。

不论权力集中于天子,还是集中于丞相,天子都是那个地位最高的人,也是国家最具号召力的人。

也就掌握人心向北,掌握舆论方向的那个人。

如果别人都服从天子,而有一个人不服,那么大家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光明正大的去攻打他。

反过来,谁掌握了天子,利用天子的名义下诏,别人不听,那么他就可以掌握舆论动向,以及掌握政治优势。

拿现代社会来说,你控制公司老板去号令公司员工,但你没办法在公司为所欲为,因为尚有国家法律来约束你。

但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古代,天子就是法律象征,法律之外,能约束权臣的只有大自然了,但大自然是没有个人意志的。

所以掌握天子就等于掌握了法令,可以去号令约束别人。

当然这都是理想的状态。

就跟天子得有实力才能坐稳地位一样,“携天子以令诸侯”也是需要有实力的,否则,别人也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手就把权臣灭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裹挟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圣旨,命令各地军阀诸侯执行。在中国历史上,挟天子的,东汉末年最早是军阀董卓。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从洛阳迁到长安,董卓被各路军阀群起而攻之。董卓死后,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军事实力最强的曹操,已是汉丞相,曹操迎献帝从长安迁到许昌,作为都城。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这样曹操已是军政大权独览,真正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地位,献帝徒有虚名。曹操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张绣、袁术、马腾、刘表等北方大小割据军阀,统一北方起了主要作用。曹操还自立魏国,任魏王。曹操死后,儿子曹丕称魏文帝,东汉灭亡,献帝黜为山阳公。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是挟持天子号令天下诸侯,这个成语典故主要讲述曹操挟辅汉献帝,以汉献帝天子的名义向其他诸侯发号施令,然后借助天子之势指挥别人,最重要的是牵制袁绍,独揽东汉政权,这对以后曹魏建立奠定了基础。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是群雄四起,战火不断的时期,汉献帝虽然是东汉的天子,但他完全没有任何实权,诸侯国越来越多,汉献帝的地位也是摇摇欲坠,东汉也到了风雨飘摇的阶段。

  那个时期,曹操和袁绍是最强大的诸侯,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不过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争斗是必不可少的。曹操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打压袁绍。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袁绍的谋士先想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可惜被袁绍拒绝了,他绝对不会利用天子来壮大自己的队伍,他认为自己完全有实力和曹操对抗,所以曹操采用了挟天子的方式,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对诸侯发号施令。

把持皇帝让皇帝说出自己的意愿。

古时候皇帝毕竟人间最高统治者,有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古代有很多枭雄都做过,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曹操了,可以说曹操如果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他很难成为汉末最大的势力。

在古代皇帝是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

在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下,读书是士人,有钱人才能做的事情,大多数的农民,底层百姓都是没有读过书的,在他们眼里,皇帝就是至高无上,带有很大神话色彩的。

在底层百姓看来,皇帝和天上的神仙没有什么区别,皇帝的意志永远都是对的。这种情况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就会得到很大的便利,他借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虽然有一点了解时事,或者是有点耳目的人都知道这是其他人的意思。但是底层人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服从皇帝命令,这会给枭雄带来很大的便利。

给士族投靠带来借口

这个是很重要的,古代士人都在乎名声,气节,虽然建功立业也很重要,但是名声没了也很难得到重用。

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给枭雄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他在幕后,虽然发号施令的都是他,但名义上是皇帝。让士人投靠一个宦官之后,士族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如果投靠的是皇帝,那就符合了他们忠君报国的理念,也就没有问题了。

比如曹操攻打东吴,东吴士族就想着投降,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如果背弃孙权投靠曹操,那就是卖主求荣,但如果是投靠皇帝,那就没有问题了,皇帝才是最大的“主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个人见解,欢迎指正讨论。

“挟天子以令诸侯”被人所熟知来源于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曹操挟汉献帝刘协而号令天下之事。

其实最初这么干的还并不是曹操,而是李傕-董卓死后西凉军的掌舵人,后面袁绍手下也有谋士做过建议,可惜袁绍没听,最终被曹操捡了个漏。

要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那可是非同小可,看看后面曹魏集团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从二流势力不断征伐进而击败袁绍一跃为北方霸主,要不是在赤壁吃个 闷亏,说不定三国就直接不用写了。当然曹魏集团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能看出此策略的重要性,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做任何事向来 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而这个名最高就是在天子。

《论语》中有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在古代,天子就是道的人间执行者,这可就厉害了。

当然,实际情况好些天子也未必按道行事,那就是无道昏君了;好些人也未必认同天子就是道的执行人,而是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普通百姓心里 是认同的,民心还是认同的,老百姓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带领大家的,老百姓不可能一一去分辨,而是朴素的认为天子就是值得跟随的,服从权威是天性 。

这一点曹操这些枭雄人物是十分清楚地,在当时的情况下,老百姓还是心向汉室。

细数历史,“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仅仅是曹操这么干过,前有赵高挟秦二世祸乱天下、霍光挟汉昭汉宣而行废立,后有宇文泰制霸西魏、张居正总辅一朝。可 以说,只要是权臣,都爱这么干,而要想做大事,也必须这么干,无非就是“令诸侯”后干的事好坏而已。

同样,现代职场、官场这么干的也不少,只不过换了说法,什么“借力”、“四两拨千斤”、“借鸡生蛋”差不多都有此意思。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也,而不变的是什么,是道!!!

道又是什么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着名书法家有哪些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书法家下一篇: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