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儒、佛、道三教素来不和,为何却都推崇关羽呢?

导语:本文介绍了关羽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崇拜历程,从佛教把他封为护佛“观澜之神”开始,到道家把他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到明朝时期他被塑造成一个夜读春秋的儒家大将。关羽的称号逐渐变成“三界”、“威远镇神”等,成为民众的主流信仰。无论哪一方获胜,关羽的“神光环”都会日益增加。

作为“高大全式”的理想英雄,关羽具有忠义、勇、勇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受到后世神话的不断赞誉。儒释道崇拜关羽的步伐是一致的,不管平时有什么样的争吵。

是佛教最先把关羽带上神坛的。根据《佛同济》等佛教典籍记载,隋朝时期,天台宗智昀大师从远处看到紫云在玉泉山缠绵,便行入山。那天晚上,他遇到了一个留着长胡子、飘飘欲仙的美男子。他自称“汉将军关云长”,愿意把自己掌管的这座山交给佛教的孩子们,作为拯救众生的道场。感动之下,智昀大师要求隋文帝封关羽为护佛“观澜之神”。因此,关羽的雕像被放在一些寺庙的大厅里,以与另一个“观澜神”韦陀为伴。

道家后来推崇关羽,却一下子把他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据《广见录》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解州盐池干涸,赋税无法完成。宋真宗派人去调查,调查人员遇到了城隍的神,他说这一切都是由神祐造成的。于是真宗派朝臣吕夷简到盐池祭祀。结果吕夷简梦见自己穿了一件战袍,说:“天帝命我管颜池,可是宋帝居然为我的仇人轩辕立了神社,所以除非你拆掉轩辕庙,否则我就灭了颜池!”朝廷惊慌失措,龙虎山上的张天师建议真宗叫关羽投降蚩尤。经过张天师的实践,关羽与蚩尤打了一场大仗,最终取得了胜利,燕池恢复了正常。真宗当即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并立祠供奉。

其实颜池完全恢复正常是因为地方官带人来修,真宗和张天师之所以要唱这部戏是因为他们想尽办法养道教,关羽被看做是一个闪亮的招牌,后面跟着光。

直到明朝,关羽在民间的知名度提高,关帝庙遍地都是。万历时期,余姚遭倭寇袭击,城危在旦夕。有人去关帝庙祈祷,但大家都成功打退了敌人。于是关帝庙的石碑上刻了一个碑文“铁马嘶齿,过了金阁,又与敌交战,云旗尴尬。”“关帝显形”这种东西很多,流传越来越广,所以关羽的称号也越来越耀眼——什么“三界”、“威远镇神”之类的。他不再只是战神,而是承包了赚钱成宝、治病驱魔、加持科举等一切杂事。

关可谓是儒家精神的完美实践者,尤其在南宋时期,理学大师朱率先拜关羽,从而支撑了蜀国继承汉室的合法性,影射当时入侵中原的晋国是魏国那样的伪政权。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关羽被塑造成了一个夜读春秋的儒家大将,为他修建的“武庙”几乎可以与孔子的“文庙”相提并论。

古代文官的精神领袖是姜太公和刘伯温,而军队中的士兵更喜欢关羽。特别是在明朝一些动荡的边疆地区,武将因为长期坐在镇上而成为“地头蛇”。在朝廷的默许下,他们实行了“父子相继,兄弟兄弟”的职务继承模式,于是军队里全是养父养弟。这种虚拟的血缘关系往往需要通过忠义来维系,于是关羽这个关羽的大旗被越升越高,逐渐超越姜太公、刘伯温,成为民众的主流信仰。

有趣的是,除了明朝的边塞之外,游牧部落、渔猎部落和各种海外政权也作为他们的对手崇拜关羽。无论哪一方获胜,关羽的“神光环”都会日益增加,不会随着明朝的灭亡而消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403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东汉驸马不顾性命砍死公主,背后真正原因是啥?下一篇: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明朝皇帝可以随意打大臣屁股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