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历史上谁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为什么 古代大臣有多聪明啊

导语:历史上谁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古代大臣虽然聪明,但并非天下第一。本文将为您揭晓历史上真正的天才人物。

目录导航:

  1. 历史上谁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为什么
  2. 纵观所有朝代,哪个古人最聪明
  3. 《世说新语两则》中关于聪明的小孩儿故事有哪些
  4.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命以为亿兆之君师意思
历史上谁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为什么

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大智若愚,历史第一聪明人,肯定每个人感觉都不一样,抛开历史有色眼镜,我觉得和珅是数一数二的聪明人。别看和珅是个贪官,他上能通天,黑白两道通吃,活的十分世俗,历史上有几个人贪污贪到富可敌国,皇上又爱的不行。也只有和珅一位了;和珅爱贪污,但他喜欢察言观色,乾隆的心思摸的透透的。乾隆想干什么,和珅立马做了,乾隆不好出面的事,和珅都愿意替乾隆办。但和神时刻告诉乾隆: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就是喜欢点钱。在乾隆看来,和珅是知心人,又没有政治野心,爱贪污的把柄又在手上,乾隆对和珅很放心。

和珅已经要乾隆感觉自己无害,还有贪污的把柄交给了乾隆,更是对乾隆的心理把握的很准,跟许多官员也合得来,和珅生活在人间,官员队伍中你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清官,能利用贪官把事情做好,才是高明。记的影视剧中和珅与纪晓岚的一番对话,和珅更聪明,拐歪磨脚能把事办成,乾隆喜欢和珅是有道理的。

估计在今天的社会,每一位老板都很欣赏和珅这样的下属,不是欣赏他的贪污能力,是他太世俗,太聪明了,不要老板擦屁股。

外国的不知道,中国的最聪明的应该是曹操。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诗人,政治家。

基本没有他不能做的,三国乱世,从董卓进京开始,刺杀董卓,逃出京城,开始逃亡,建立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各路诸侯厮杀,经历多次失败,尤其赤壁大战,几乎输光家底,多次差点丧命。但每次都很快能卷土重来。有坚强的意志,强大的心里素质,有超高的智慧。三国时期,手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没有超群智慧根本做不到。蜀国也是三国最强大的,后来只是没有称帝,是事实上的皇帝。自己还写的一手好诗。

另一件事儿也能说明,曹操的儿子曹昂、曹丕,曹冲,曹植。个个都是牛人,基因强大。



歌德 历史上智商最高的人 达到310一个正常的人的智商是100。140以上的被称为天才。歌德310玛莉莲莎凡228(有记载)笛卡尔210牛顿190伏尔泰190康德190伽俐略185达·芬奇180爱因斯坦160(有记载)智商是天生的,但一个人的成功关键靠的是情商。

你说历史上,没有说中国历史上!,你说天下中最聪明的人是谁!

那我毫无疑问的会说是“尼古拉.特斯拉”

交流电系统、无线电系统、无线电能传输、球状闪电、涡轮机、放大发射机、粒子束武器、太阳能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导弹科学、遥感技术、飞行器、宇宙射线、雷达系统、机器人……

特斯拉一生的发明见证着他对社会无私的贡献。虽然他一生致力不断研究,并取得约1000个专利发明。但他晚年却是穷困潦倒,长年经济拮据。虽然有不少企业家利用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爱心和才华,骗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荣誉,可是晚年的他依然为着人类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发明。

如果他不是最最聪明的那还会有谁是最聪明的?不接受反驳!


根据科学的解释。因为近代文明诞生于西方。所以世界公认的最聪明的人有三个且全是西方人。

爱因斯坦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根据对他的遗体解剖。他的脑体比正常人要长两厘米。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他的智慧一定跟这个有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两者是不无关系的。。

当属春秋初期的管仲。本来管仲是跟齐桓公他哥公子纠混的,结果公子纠命薄,挂掉了。管仲被齐桓公请去当宰相,建立了春秋时代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强大帝国——齐国,持续了大概有70多年吧。

纵观所有朝代,哪个古人最聪明

小编认为齐国的晏子最聪明。晏子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受齐王的委派出使楚国。当时楚国比齐国强盛,所以楚王很傲慢,看不起齐国,对齐王派来的使节就很不尊重。

晏子来到楚国时,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关闭,另外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去,以此待慢和侮辱晏子的矮小。晏子见城门紧闭,只有旁边有一个小门供其进入,知道楚王的用意。于是对守门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你们去跟国王说,楚国到底是狗国还是人国。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入。守门人把晏子的话传达给楚王,楚王吃了哑巴亏,只好吩咐打开城门隆重欢迎晏子。

楚王吃了哑巴亏,很不甘心,见到了晏子,居高临下地问道: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应道:大王何出此言?我国首都临淄人多得没法统计。人们走在街上肩膀碰着肩膀,脚尖碰着前人的脚后跟。人们举起袖子就成一片云,挥洒汗水就如下雨一般,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又说:既然齐国有这么多人,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呢?晏子应道:大王要听真话还是听假话?楚王说听真话。晏子说:实话实说,大王不要生气。楚王说:但说无妨。晏子说:我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中等国家就派中等人去。像我这样最不中用的人就只能派到贵国来了,很不好意思。楚王听了只好哑巴吃黄莲,连声向晏子道歉。

晏子在接下来的交往中沉着机智地应对楚王设计的种种难题,在谈笑中挥洒自如,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可以说他是古代最聪明的人。

古代聪明人很多,不敢说那个最聪明,只是相比较而言个人觉得,诸葛孔明,深居茅庐,天下尽在掌握,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鬼谷子、纵横家、军事家、政治家,教出两个徒弟苏秦张仪个个厉害,被誉为战国时期的实际掌控人。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对之处请见谅



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谋略诸葛亮厉害吧!鬼谷子聪明不?医学界华佗扁鹊要是不聪明能给后世留这么响的名气?

所以说这个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答案,那是万万不会统一的!

欢酒歌说说自己心里认为的最聪明的古人吧,那也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个古人------范蠡!

年轻时候的范蠡某次机缘巧合,曾来到南方的吴越之地。在这里,范蠡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当地的人都很喜欢用北方的货品,可是恰逢战乱,来往的路上经常出现变故,甚至有土匪拦道,所以想要实现南北平安运输,风险非常的大。范蠡听闻后,经过一番仔细的考量,还是叫来自己的手下,表示既然南北有着如此多的不便,如果组建马队运货组建马队运货,肯定可以发大财!

按照范蠡的安排,手下人马上从当地高价买进了150匹马,想要大干一场。但接下来的问题又让众人感到一筹莫展,虽说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可是要做哪一方面的生意,却是一个问题。众人不约而同地再次将目光对准范蠡。几日之后,范蠡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份公告,派人贴在了各个交通要口,公告中写道:本人目前准备了一支马队,想在南北之间运输货物,为了庆祝开张,任何人想要运输货物,可享受3个月内免费代劳的服务。

此公告一贴,可以说在当地的商圈里炸开了锅。要知道,乱世当中,就算是高价运货都不一定赚钱,可是范蠡却主动提出免费运输货物,无异于标新立异。当时很多的同行都暗暗嘲笑范蠡,说他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如此下去,不出几趟,就一定会赔得血本无归。

可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生意人主动上门来谈合作,其中不乏有当时势力很大的姜子盾。据悉,此人在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不但因为业务关系和沿途的官员熟识,就连黑道的土匪,听说他的名字后也要给几分面子,所以此后的日子里,范蠡的马队就承担起了免费为姜子盾运输货物的责任,得益于后者的名声,每次都畅行无阻。

很快3个月的期限就到了,姜子盾问范蠡,你还打算继续为我运输货物吗。范蠡点点头,姜子盾听完非常不解,你每次免费给我运输,那你拿什么来养活马队呢?范蠡听完微微一笑,说,我每次在北方购买大量的良驹填充到队伍中,然后到南方再卖掉其中的一部分,来来回回,三个月的时间我已经赚了千金有余了,说起来,这还要多谢你的商队沿途打理关系呢。消息传出后,不但姜子盾将范蠡视为奇才,就连当时嘲笑范蠡的那些人也纷纷开始后悔,同时开始佩服他的经商之道。

范蠡商圣由此可见一斑了吧!最让人膜拜的是他功成之后携心爱的女人西施隐居,那得是让人心生多少羡慕嫉妒恨的事啊!有多少人能够同自己心爱的女人,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呢?


先解释聪明这俩字吧,耳聪目明谓之为聪明,组词一般是,聪明伶俐,聪明可爱,聪明才智,聪明绝顶,聪明机智,聪明睿智等等,这是狭义上诠释人的智商好低,有狭义肯定有广义,智慧这个词便是了,智慧是智商情商组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聪明,大智慧!

解释完聪明了就该说具体人了,有回答诸葛亮,姜子牙,刘伯温,鬼谷子,范蠡,老子,姬昌,黄帝,沈万三,刘邦,朱元璋,张良,庄子,等等历史名人的,都不能算错,但也不能谓之正确?

我的回答会出人意料,但不会有人反对,历朝历代中如果非要找一个聪明人的话,那就是玉皇大帝,有人马上就会笑出声来,必别急,我娓娓道来,

原因有三

1/都知道神仙也有凡人做,但是这个凡人做到了所有人之上,不能说不聪明吧?

2/所有人都信奉,所有人都说不清玉皇大帝的真实身世,但是不影响他的地位。

3/所有我们眼中神一样的人物,走到玉皇大帝那里,不是一颗什么星,就是一个什么兵,这么说不为过吧?

会有老学究挑毛病说,玉皇大帝只不过是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忘了封自己,给一个叫张友人的俗人钻了空子,张友人做了玉皇大帝,只是巧合,姜太公能忘了封自己还能说聪明吗?玉皇大帝被奉为三界领袖,不够聪明吗?

当一个问题学术界都不会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我们自当娱乐,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回答就足够了。

点赞的都是有大智慧!我不过也是耍个小聪明。

沈括,北宋的政治家,科学家,他的著作《梦溪笔谈》,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理、生物、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的资料最丰富,对研究中国自然科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沈括真乃全才也!

《世说新语两则》中关于聪明的小孩儿故事有哪些

世说新语中聪明小孩儿的故事很多。举例如下: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庐

(原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译)何晏七岁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像个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的妈妈在宫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何晏答道:“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马上让他回去了。

夙慧第十二之三、长安远近

(原文)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的时候,坐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膝上。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禁潸然泪下。晋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晋元帝把王室被迫东渡的事情告诉了他,晋元帝问晋明帝:“你觉得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晋明帝回答:“太阳远。没有听说人从太阳那里来,这是显然可以知道。”晋元帝对他的回答很惊诧。第二天,晋元帝召集群臣们宴会,晋把明帝的回答告诉了大家,并再次询问。这次晋明帝答道:“太阳近。”晋元帝脸色大变,说道:“你怎么和昨天的答复不同了呢?”晋明帝答道:“我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是太阳,不能看到长安。”

夙慧第十二之四、衰宗之宝

(原文)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译)司空顾和和当时的名流们一起清谈。张玄之、顾敷是顾和的孙子和外孙,年龄都是七岁,在坐榻边嬉戏。当时听大人们谈话,他们的神情好象并不在意。晚上在灯下,两个小家伙一起叙述主客双方的对话,竟没有一点遗漏。顾和高兴得离开座位,拎着两个人的耳朵说:“没料到我们这个败落的家族又生了你们两个宝贝!”

夙慧第十二之五、不须复褌

(原文)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褌。”儿曰:“已足,不须复褌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译)韩康伯(韩伯)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到了最冷的季节,他还只穿了件短袄。母亲殷夫人给他做衣服,让康伯提着熨斗,她对康伯说:“你先穿着短袄,以后再给你做夹裤。”儿子说:“这就够了,不要夹裤了。”母亲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熨斗把也热,我现在穿上短袄,下身也觉得热了,所以不要夹裤了。”母亲非常诧异康伯的回答,断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才。

夙慧第十二之六、不减先帝

(原文)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著复衣,但著单练衫五六层;夜则累茵褥。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译)晋孝武帝(司马曜)十二岁的时候,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夹衣,只穿着五六层的绢衣,晚上却盖着两床被子。谢公(谢安)劝告他说:“圣上应该让自己的身体保持规律。现在白天过冷,晚上过热,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动,晚上静。”谢公出来后赞叹道:“圣上的义理不比先帝差啊。”

夙慧第十二之七、爱过所生

(原文)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旁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当以此坐还之。”鞠爱过于所生。

(译)桓宣武(桓温)死时,桓南郡(桓玄)才五岁,刚脱了丧服,桓车骑(桓冲)和桓温属下的文武官员道别,他指着这些人对桓玄说:“这些都是你家从前的官吏。”桓玄听罢大哭,周围的人都感到悲伤。桓冲常常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灵宝(桓玄)成人后,我一定把这个位置还给他。”桓冲很疼爱桓玄,胜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命以为亿兆之君师意思

《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学的大纲和方法。

自从天主上帝创造人类以来,则天主上帝莫不赋予每一个人以仁、义、礼、智之善良和理性的本性。然而人与人的天资和智力存在差别,而且人与人在邪情私欲上存在强弱的差别,有的人邪情私欲强烈一些,有的人邪情私欲微弱一些,于是人不都能知道并保有神造人之初所给予人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如果有聪明智慧且无邪情私欲的人,就能保有人之初的本性。一旦这样的人出于人民中间,则天主上帝必命定立他为人民的君师(即领袖,或领导人)。使其治理和教育人民,以恢复人民在被造之初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之所以承受天命为人民的君师和榜样的原由,也是教育人民的官职之所以设立的理由。

在夏、商、周三代兴隆时,大学、小学各种学校设施都很完备。八岁的孩子,则自王公、大官以下至于老百姓的子弟,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待人接物的礼节、礼乐和算术等文化知识,同时进行骑射等体育锻炼。待孩子长到十五岁,则自君王可继位的太子、及其他儿子,以及公侯、大臣、官员之正妻所生的儿子,与老百姓中的优秀子弟,都进入大学。而教学的内容是政治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者正心、修己,并掌握治人之道。这样的学校教育,大学、小学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是划分得清楚明白的。

学校的设施是如此的广泛;教学方法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而所教的内容,都是人君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不追求人民日常伦理知识之外的奇思妙想。这样,当世之人没有不学习的;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知道人的本性的,也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当为和不可为的,这样各人就埋头尽自己的力量来尽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古代兴盛时政治修明于上,风俗美善于下,而后世赶不上的原因。

到周朝衰落后,君王不作贤圣之君,不推行上述学校的教学体制。教化随世事而变迁,风俗也颓废败坏。当时就算有孔子这样的圣人,却得不到君师的地位来推行他的政教学说。于是他就开设私人学校,仿效先王之法,招收弟子习读《诗》、《书》和历史文献,把先王之道传授弟子,再由弟子传教后人。象《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等篇,都是小学的内容。而这一篇《大学》,是在小学学成的基础上,讲明大学教学的方法,是儒家学说理论体系的大纲框架和基础,所研究的对象涉及非常广泛,规模极其广大,而书的内容又条理分明详细。孔子的三千多学生,都听过孔子的讲解,只有曾子明白其中的真义,于是写成书籍,以传后世。到孟子死后,《大学》的传统消失了。《大学》这部书虽然存在,但知其真义者太少了。

从这以后,普通学者诵读记忆词句文章,所下的功夫数倍于小学但没有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急功近利为目的的说教,以及百家众技之流,都是一些蛊惑人心、充塞仁义的说教,又纷然杂出并流行于世,使君王、大臣、官员不幸而不得闻大道的要理,使平民百姓不幸不能得到政治修明的恩泽,昏暗不明,政教不行,反复沉痼,到五代十国之时的衰败、坏乱到了极点。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修明。于是出了河南程氏两位先生,继承孟子的传统,开始尊信和表彰此篇,又将传下来的古书重新编辑,发其真义,然后古代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宗旨,粲然复明于世。虽然我朱熹不够聪明,也有幸从我老师那里听说了程氏两先生的学说。我觉得程氏两先生的书仍有缺点和错误,于是忘记我自己的固陋,将该书重新编辑,其间也把我自己的见解写入书中,补其阙略。等待以后的学者纠正。自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没有帮助。

意思是:(一旦在社会群体中出现了聪明智慧并且能充分发展其善良本性的人),那么上天必定赋予他一个使命,让他担当众人的君师(即领袖,或领导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07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曹魏将领郝昭因何被赐爵关内侯?下一篇:哪位女性的玉体以千金一观的票价让天下男人观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