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南京大屠杀铁证《拉贝日记》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南京大屠杀铁证《拉贝日记》是如何重见天日的

导语:《拉贝日记》是如何在南京大屠杀后看到曙光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南京小粉桥的院子里,有一尊主人德国人约翰·拉贝的雕像。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被难民们尊为“活菩萨”,后被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尊为“中国迅达”。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写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众多铁证中极其重要的第三方物证。如今,《拉贝日记》已被翻译成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并在全球出版。《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是如何在南京大屠杀后看到曙光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南京小粉桥的院子里,有一尊主人德国人约翰·拉贝的雕像。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被难民们尊为“活菩萨”,后被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尊为“中国迅达”。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写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众多铁证中极其重要的第三方物证。如今,《拉贝日记》已被翻译成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并在全球出版。

《拉贝日记》写在南京,但《拉贝日记》的发现在海外,拉贝的“复活”也在海外。正是因为这本日记的重新发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才重新回到国际社会的视线,成为二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与《拉贝日记》紧密相连的有两个美籍华人名字:张纯如和邵子平。他们发现拉贝日记的故事广为人知,但发现背后的内幕却鲜为人知。前几天,邵子平打开记忆闸门,告诉快报记者...

《拉贝日记》是这样被发现的

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邵子平在纽约为联合国工作,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联合会前主席。1995年2月20日,他收到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将很快来纽约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在此之前,我从西海岸的一个朋友那里得知,一个年轻的女孩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感兴趣,想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我们联合会的几个同事都老了,有新的力量加入是好事!我马上回复她,欢迎她。”后来,张纯如在纽约邵子平家住了两三个星期,邵子平把车借给她,每天开车去两个多小时以外的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打听消息。

张纯如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讨论南京大屠杀是他们的一个重要话题,张纯如还不时地告诉邵子平他从收集史料中得到了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联合会的邵子平及其同事开始收集相关史料。也许是因为留学德国的缘故,邵子平对德国的史料特别重视。“当时我已经从美国发现的史料中认识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他是德国人。我一直在努力寻找他和他的后代。因为这个原因,我也特意去了德国,但是因为这次旅行赶时间,没有什么收获。”

在一次交流中,邵子平向张纯如提到了拉贝。“我告诉她,这个人值得研究,你可以试着去找。”张纯如是一个非常严肃和严谨的人。她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的史料中仔细查找,找到了关于约翰·拉贝的记载,可惜不够全面系统。凭着自己的敏感,她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开始寻找拉贝。

“她很执着,很有办法。”邵子平说,张纯如通过各种渠道发了很多信,结果一切都有了回报。其中一封信得到了德国方面的回应,最终联系到了莱因哈特女士,拉贝住在柏林的孙女。

“当她告诉我她找到了拉贝,我特别惊讶,问她找到了什么信息。张纯如说莱因哈特给她发了一些信息,但她不懂德语,也不能很好地判断它们的价值。”后来,张纯如把这些材料送给懂德语的邵子平。

在寄出的信中,有一条拉贝自己写的关于回国后被特务机关拘留的经历的信息。信中有一句话“这件事的细节请看我的日记……”“原来他还有日记!”这一发现使邵子平兴奋不已,并迅速给张纯如打了电话,但张纯如说莱因哈特并没有把这本日记寄给她。“我会继续联系她了解一下!”

从此,张纯如和邵子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追寻拉贝在信中所说的日记。

邵子平利用他的德语知识,开始和莱因哈特进行电话交流。对方说拉贝确实留了日记。“一开始她不想谈日记的内容。我好不容易才要求她透露更多的信息,得知整篇日记有2000多页,是在她叔叔和拉贝的儿子在德国南部的家中收集的。而日记里写的,她只回复说看过一小部分,不敢再往下看了……”

“后来我又问她能不能看到日记的开始日期。”

莱因哈特没有拒绝这一点:“从1937年9月到1938年4月。”

“这不是南京大屠杀吗?”

邵子平更明白这本日记的分量,更坚定了找到它的信心。

然而,拉贝的家人担心出版日记是可以理解的。“首先关注的是拉贝当时的纳粹身份,虽然当时情有可原;二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是盟友,有道德关系;第三是他的后代显然知道这本日记的重要性。一旦公布,肯定是轰动一时的‘炸弹’,他们很难准确预测后果。”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障碍,邵子平和张纯如没有放弃。邵子平还在德国“推出”了一些有“身份”的朋友,并亲自去请莱因哈特从历史和未来的角度公开他的日记。莱因哈特后来同意先送一本日记给邵子平做些研究。拿到复印件的邵子平立即把这些日记送到分别研究民国史和日本史的两位学者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让他们评价这些日记的价值。“这些学者看到这些日记,都很惊讶: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记录,而且重要性和角度都很特别。鼓励我们继续找吧!”

为此,邵子平继续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做好莱因哈特的思想工作。渐渐地,莱因哈特被打动了,尤其是当她听说现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她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出发去她南方叔叔的家,劝说他把日记公之于众。

世界媒体争相报道“拉贝”

1996年12月12日,在美国纽约洲际酒店,纽约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联合会为《拉贝日记》的出版租了一个大厅,吸引了全世界主流媒体的采访。会上,尘封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引起轰动,各大媒体展开了新闻战。《纽约时报》早就和邵子平和联合会谈有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必须独家发表这篇日记!”双方“协商”后,《泰晤士报》同意,联合会可以在日记出版的前一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更多的媒体和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日记。

在那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莱因哈特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公布了他祖父的日记——一个永久的历史见证。“为了增加会议的新闻和《拉贝日记》的可信度,我们特地接待了莱因哈特和她的丈夫从德国来到纽约。”

会上,邵子平在介绍《拉贝日记》的坎坷发现时说,首先要感谢张纯如。没有张纯如,我们不会这么快找到莱因哈特,更不用说知道拉贝还有一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日记。也是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媒体第一次知道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正在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这本书在出版前就引起了新闻界的注意。而且因为《拉贝的日记》的发现,张纯如也推迟了这本书的出版——她想在书中写拉贝和他的日记!

“南京大屠杀”重返国际社会

莱因哈特提供了八卷拉贝的日记,从1937年9月到1938年4月他回到柏林。拉贝详细描述了他在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期间是如何主持南京国际安全区难民保护工作的。作为日本侵略者大屠杀的目击者,拉贝记录了日军歼灭人类的种种暴行。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了500多起悲剧。如此完整、系统的南京大屠杀记录,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史料中还没有找到。德国公民作为日本盟友写的私人日记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邵子平在谈到发现《拉贝日记》的意义时,感慨地补充道:“我们之前一直在搜集、出版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可惜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正是《拉贝日记》,在二战结束多年后,第一次将日本侵略者几乎被遗忘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推回到应有的国际舞台。它的发现和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一书的出版,使南京大屠杀以前所未有的关注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视线

附件:拉贝日记的一部分

数据过滤=“过滤”约翰·拉贝

12月14日:我们开车穿过这座城市后才知道损坏的程度。这辆车每隔一百二十米就会碾过死尸。那些是平民团体。我查过子弹是从后面射的,很可能是普通人逃跑的时候从后面打死的。

12月16日:开车去下关探索电厂。中山北路到处都是尸体...城门前,尸体堆积如山...到处杀人,有的在国防部门前的营房里。机枪不停地响。

12月22日: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很多平民在池塘里被枪杀,其中一个池塘里有30具尸体,大部分被绑了手,还有一些脖子上被绑了石头。

12月24日:我去了安放尸体的地下室...一个普通人的眼睛烧坏了...他的整个头都被烧伤了...日本士兵在他头上浇汽油。

12月25日:日本人命令每个难民都要亲自登记,10天之内要完成……20万人!怎么办?整个一群强壮的年轻人都被拉了出来,他们的命运要么是奴隶劳动,要么是死亡。一整批年轻女性被拖了出来,因为一个大型的军事妓院即将成立。

1938年1月1日:一个美女的妈妈跑到我面前,跪下,不停的哭,求我帮她一个忙。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我看到一个日本士兵赤身裸体地躺在一个放声大哭的女孩身上。我立刻喝下了肮脏无耻的日军,用任何能让人听懂的语言对他大吼大叫。他没说“新年快乐”就跑了。当他逃跑时,他仍然一丝不挂,手里只有一条裤子。

1月3日:在城市沦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暗杀。这是非常残忍的,绝对违反国际法;大约2000名平民在围攻中丧生。

1月6日:krogh在汉中门附近的干渠看到约3000具尸体,全部被机枪或其他方法击毙。

♦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出炉始末南京大屠杀第一主谋:朝香宫鸠山国王为什么逃脱惩罚?

1937年南京有多少人被日本杀害?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的一键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11月23日大事记 11月23日大事记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下一篇: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千年恩怨 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千年恩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