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能与明军长期周旋 为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能与明军长期周旋 却在清军入关后迅速被杀

导语:为什么李自成张钟弦长期与明军周旋,却在清军入关后迅速被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农民军能与明朝政府军长期周旋的原因: a) 明朝政府内忧外患两面受敌,面对后金的袭扰,不能全心全意剿灭国内流寇。 b) 明朝政府绥靖政策,打不过的时候可以假投降、接受诏安。 c) 明朝政府军精锐有生力量尽丧于关外战争,明朝政府军精锐被满清收编或是消灭。 农民军被八旗军迅速消灭的原因: a

为什么李自成张钟弦长期与明军周旋,却在清军入关后迅速被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农民军能与明朝政府军长期周旋的原因: a) 明朝政府内忧外患两面受敌,面对后金的袭扰,不能全心全意剿灭国内流寇。 b) 明朝政府绥靖政策,打不过的时候可以假投降、接受诏安。 c) 明朝政府军精锐有生力量尽丧于关外战争,明朝政府军精锐被满清收编或是消灭。 农民军被八旗军迅速消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相差悬殊:从将领的指挥能力,作战时的战斗力,部队的补给能力、装备等三个方面来说,论军事实力:八旗军>明军>农民军是确定无疑的。更明确点说就是八旗军的实力远超农民军。后面附有军事实力分析。 b) 弘光政权「 ”联虏平寇”的政策。这一政策得到了史可法、马士英的支持。 c) 八旗军虽然像明朝政府军一样的诏安绥靖政策,但是却非常注意情报工作。对投降部队的再次起事进行血腥屠杀,达到了消灭有生力量以儆效尤的双重目的。比如:李自成兵败潼关,退出关中后,留守潼关的巫山伯马世耀向清军伪降,潼关失守。这天晚上,马世耀派人秘密送信给李自成,请他回师潼关,自己从中响应,内外夹击,击破多铎部清军。不料密使被清军截获,第二天,多铎以打猎为名,在潼关西南十里的金盆口设下埋伏,然后谎称举行宴会,把马世耀部下的马匹器械全部解除,一声号令,埋伏的清军突然冲出,把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 d)八旗军不像明朝政府一样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致志的进攻农民军。有人说南明弘光政权,其实此时的南明军阀都是各怀鬼胎。比如四镇总兵不听兵部尚书史可法的调动。比如武昌的左良玉因不愿受文臣节制,与文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而对朝廷的 不满倾向日增,开始积极扩充自己的军队,消极作战,不听指挥,不仅摆脱了文臣的控制, 甚至使朝廷也无可奈何,最终形成了专制一方,不听节制的军事集团,而其它武将也纷纷效仿,弘光政权早已失去了对武将的有效控制权!。 ——————————————————— —分割线— ————————————————— 下面客观分析一下当时各方的军事实力。这里需要首先明确: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主要考虑的不是人数,更不是善恶。主要是包括以下几点:1.将领的指挥能力,2.实战时的战斗力,3.部队的补给能力、装备。 1.指挥能力 1.1八旗军:的几个旗主有莽古尔泰、济尔哈朗、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这些人,再加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以八旗军是不缺将才的,后期不断收服明朝降将,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名将 1.2明军:辽东三杰孙承宗年事已高,熊廷弼,袁崇焕先后获罪被杀。宣大总督卢象升因为被掣肘死于乱军。松锦大战前,洪承畴为蓟辽总督时,手下有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但只有吴三桂领兵有方。 1.3农民军:基本就是一群没有根据地的流寇和没饭吃的饥民,与官军无法正面对抗。1636年时的情况是,明将孙传庭和洪承畴联军击败农民军主力,闯王高迎祥被斩了,李自成逃了,张献忠降了,海内几乎平定。 2. 实战时的战斗力 2.1八旗军的战斗力为什么强,这要分三方面说起。 2.1.1单兵作战能力 八旗军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八旗是马背上的民族,八旗兵丁天生就是战士,拥有健壮的体魄,明末,气候进入小冰河期,东北地区,特别是其北部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迫使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向南迁徙,寻找适宜生活的地区。也就是说,是气候将其适宜生存的空间向南推移了200~600km。自然条件的日趋恶劣成了促使女真族身体素质较好,加上女真特有的精于骑射的传统,全部由猎户组成的发达的畜牧渔猎活动,如果没有超强的身体素质,没有与狮子老虎博技的本领,那他们早就死了。八旗士兵弓马娴熟,其铁骑无论是弓箭使用、冲击力还是护甲都较好。每个士兵不仅有严格的军事编制,而且面对险恶的生活条件时,有强大的生存能力。 2.1.2组织 八旗军制度类似现代军队的军团作战组织,其中的牛录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级作战单位,,而甲喇相当于师,旗就相当于今天的军了,八旗就是八个军,构成一个大型的诸兵种合成的大型野战集团军。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奸八旗三八二十四旗是三个大型野战集团军共同构成一个迅速,卓有成效的,行动统一,诸兵种合成的大型野战集团军群,从而使精于骑射的八旗兵丁被有效组织起来。而且半奴隶制度下的八旗领导具备绝对的生杀予夺的大权,所以,只要八旗领导一声令下,八旗兵丁就是舍命而战,这是由八旗在征战中形成的严密的军事组织和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下所形成的八旗战士对八旗严密的依附关系所决定的。士兵能够很好的执行主将的命令。 努尔哈赤时代为八旗奠定了基础 使八旗逐步强盛 真正的强盛时代是在皇太极时代,皇太极对八旗军事惊进行了重大改革,皇太极即位后,满清的势力不断壮大,击败蒙古林丹汗,完全征服蒙古,抽调部分蒙古人编成蒙古八旗。并任用投降的汉人官兵组建汉军八旗同时对兵种就行了改革,出现了步兵、炮兵、工程兵等。 2.2明朝政府军:单兵能力不用讲,实话实说中原从小种地的军人怎么也没有关外从小骑马的军人的身体素质强。在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期,认为辽东经过多年战争,民风比较剽悍,所以坚持以辽守辽,以辽东子弟编练一支部队,就是后来的「 ”关宁铁骑”,这支军队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挽回了大明帝国军队屡战屡败的颓势。但是我们知道野战最能体现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而明军这些胜利不是固城坚守,就是背城而战,因为袁崇焕在尽量避免与八旗军野战,他知道在野战中关宁军不是八旗军的对手,袁崇焕手下大将赵率教的4000关宁铁骑入京勤王时在野外就与阿济格的八旗军相遇,结果全军覆没,这证明袁崇焕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 明军在袁崇焕整治军纪前,可以用组织涣散来形容,松锦大战时,「 ”洪承畴欲倾全军孤注一战,八总兵各持异议。”大军的命令的执行力很低。这是直接导致大军溃败重要原因。 2.3农民军的战斗力几何?有很多种说法,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军的战斗力是明显低于明朝政府军的。松锦大战前,孙传庭谏阻秦兵北上冀辽,就是为了防止农民军死灰复燃,松锦大战时,明军的13万人马不仅包括辽东的精锐「 ”关宁铁骑”,而且是明朝九镇抽出来的,参与镇压农民军的精锐之师,结果松锦之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实录》记载「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以前的战役包括萨尔浒,明朝都输的起,因为泱泱大国,有的是国力打,但是松锦之战不同,明朝的此时已经很虚弱,而且把帝国的精锐都投入进去,根本输不起。明朝遗民、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评价「 ”松锦之战”说「 ”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此战一输,中原的农民军又趁机死灰复燃,而明朝却无力镇压了,最终导致灭亡。很多人说,满清入关是借了农民军的光,但是想一想农民军是不是也借了满清的光呢,不然九镇精锐若在,李自成根本进不去北京。 所以综合来讲,那时八旗的总体战斗力应该很强的,最起码强于同期明军和农民军,有人根据八旗后期的没落和无能,就说他们以前就衰是没有根据的,在毕竟和平环境里从来没有一支长盛不衰的军队。 3.装备补给 3.1.1铠甲:满文老档里说: 努尔哈赤时代,盛京城外铁匠铺绵延十数里,烟火昼夜不休。所以满洲骑兵铠甲精良,重甲骑兵全身上下无不披甲,有个别装备面甲的,近乎欧洲铁罐头。 满族人丁较少,战斗时最前冲锋者身披重甲,步兵攻城时披两重甲,将领多为两重或三重甲。 所谓三重甲,外面是棉铁甲,里层是铠甲,最里层是锁子甲背心。据说棉铁甲是防一般性伤害和火绳枪。,铠甲是防重打击的,重打击不一定致命,贯穿性创伤才是 致命的。锁子甲背心就是最后是防贯穿性创伤的,是救命用的。棉铁甲二十斤,铠甲三十斤,锁子甲背心十几斤,合五六十斤,骑在马上没问题。骑兵一般 是披两重甲的,一人骑两马,主要考虑马的负载能力和冲击速度,能够保持不断的冲击敌阵。 棉铁甲是把铁片缀在棉布夹层里,是为了防止露水使铁甲片生锈。另,据说蒙古人贴身还穿丝绸内衣包裹全身,为了防止箭头贯穿伤,因为丝绸的柔韧性和包裹性较好,枪头箭头扎入身体后可以被丝绸包裹住,一是可以防毒防锈防破伤风,二是可以防倒刺。 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的壮年之时,一直身先士卒冲杀在前的,某次作战负重伤颈部中箭,亏得颈部有锁子围领挡住。利箭势猛,锁子甲为镔铁打造质量优良,箭头穿过锁眼后已经卷边如钩。保住了一条老命。 3.1.2火器:从崇祯十年开始,八旗每次入关都卷走大量人口和财富。而这些人口里面就包括很多明朝各地的军械匠师,这些人的到来使得八旗军的装备水平日渐高涨。尤其是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炸死在宁远城下之后,满清也开始重视发展火器。各种汉奸和掳来的明朝匠师的帮助使得满清的火器水平不断提高。不夸张的说「 ”明清战争”到了中后期,明军有的东西,八旗军也都基本不缺了。天聪5年满清聘请汉人炮师仿造了第一批红夷大炮,用满洲人为军官,汉人为士兵。性能一般大凌河作战阻击明军援军就被明军火器的火器齐发,声震天地,铅字如雹,失下如雨的火力压制,10月初9日攻击于子章台,大小60门火炮轰击3天才打坏了台垛和57个士兵。天聪7年1633年,孔有德等明军登州新军度海投降满清,这个是历史的转折点,他们带来了超过200门火炮,还有葡萄牙教官训练的技师,工匠,炮手。1637年这些新军就用16门红夷大炮支援满清拿下如刺在背的皮岛,还缴获10门红夷大炮。1642年满清编有24500名汉军组成的独立炮军, 1642年3月满清围城的锦州粮尽投降,满清利用城里设施和汉人工匠制造首批神威大将军铜炮,3800斤,火药5斤,铁子10斤,用4轮车载,横梁承炮耳,辕长1丈5寸,轮各有10辐。辕间加直木2,外出端,加横木,铁环9以挽之。[实物长264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48厘米。1644年4月满清入关,满蒙军纵马冲锋,汉军用西洋大炮轰击。攻城略地,无所阻挡。1645年扬州炮战,明军用巨型大炮抵挡,满清汉军也用大炮轰城。最终破城,江阴简直是中国古代最大炮战,从7月11日攻城开始,满清大小几百门火炮,每日消耗15000斤火药。明军也有100门火炮,上千只鸟铳,满清直到8月21日才攻破城市。永历元年顺治4年满清乘大雨桂林城墙跨塌,进攻桂林,明军西洋大炮猛烈轰击杀伤清军数千清军在同明军的不断征战中,知晓了火器的重要性,对于导致明军屡屡丧师失地的车战战术自然是不屑一顾,而是根据自己优势的骑兵队伍,创造了全新的火器战法。 清军的火器战术称为「 ”九进十连环”。 3.1.2清军补给 八旗军每次入侵明朝一般是以战养战,杀光老弱,掠走金银细软,粮食女人与青少年。从而卷走大量人口、粮食和财富。这个可以参考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大屠杀等等。当然还有八旗军入侵朝鲜。 3.2明军 实际上明军有非常精良的火器。大明九边的驻军配备的枪用发射火药能使弹丸射程达到250步,这是可怕的数字,这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人枪用发射药的水平!截止1626年,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红衣大炮26门。但是大明早已腐朽了,各地的军头俨然是一个个军阀,他们只关注手下有多少人,人多了他们就能向朝廷要更多的军饷,而实际上可能报4000人军饷,手里实际只有1000人,那3000人的军饷就被军阀自己吃掉。这种冒领虚饷的作法在晚明极为普遍,可想而知明军的战斗力了,哪怕有再好的武器,在这些毫无斗志纪律涣散的散兵游勇手上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经济来源:加派「 ”三饷”。 3.3农民军 3.3.1经济来源:李自成把当时的土豪、财主杀了,分他们的家产,也就有了钱、粮草、武器。「 ”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口号不是假的。 比如李自成破洛阳,抵抗最激烈的就是当地乡绅地主集团与福王。当然这有利于争取民心。但因此军队缺乏纪律性,也为北京之败埋下了隐患。 3.3.2战术:李自成部队跟孙传庭会战时,外层饥民,接着步兵,然后骑兵,精锐骑兵,里面是老营看着家属。结果外三层都垮了,精锐骑兵和孙部缠斗不休的时候,明军内部杂牌逃跑还把战车推倒拦了友军去路。然后明军崩了。拿海量的难民当炮灰和障碍,干扰你的正常作战,让你无可适从,然后普通战兵夹杂其中,对你形成突袭,或者跟进在难民后面,形成掩杀~若你还未被击败,就以杂兵和普通士兵与你作战,消耗或者牵制你的力量,最后以老营精锐决定胜负~其老营兵都是以前的杂兵,百战之后幸存下来的~另外,李自成也深知以正合,以奇胜~他另有麾下精锐轻骑,用来当奇兵,玩突击、包抄什么的~和李自成不同的是,也有农民义军则配有数量较大的铁甲骑兵,只不过他们的铁甲骑兵都是战技拙劣的披甲农民,根本不可能八旗骑兵的对手。 装备:少量骑兵,大多步兵,刀剑斧头,长矛甚至农具。 4.潼关之战 清军与农民军的交手很多,但最值得研究的也是最大的一场战役肯定是:潼关之战。 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后,清朝豫亲王多铎、智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统领的军队在怀庆地区又击败当地大顺军,旋即于孟津县渡过黄河,十二月十五日进至陕州。大顺军张有曾部驻于灵宝县城外,因兵力有限,被清军击败。多铎部在二十二日推进到距离潼关二十里的地方立营。李自成得到这个准确情报,知道驻防潼关的巫山伯马世耀部下只有七千余兵马,难以抵御多铎统率的大批清军。一旦潼关失守,西安在所难保,因此他亲自同刘宗敏、刘芳亮等大将带领原拟赴陕北的大顺军主力赶往潼关。 清廷对夺取潼关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作了充分的准备。十二月内增派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统兵经山西蒲州渡河协征,并且急调红衣大炮供攻关之用。十二月二十九日,潼关战役开始。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先战,失利。次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出战,又被清军击败;李自成亲自率领马、步兵迎战,多铎命令八旗兵全力反击,大顺军再次失利,步兵损失很多。初五、初六两天,大顺军连续利用夜间袭击清军营垒,都没有取得效果。初九日,清方红衣炮军到达;十一日,清军进逼潼关口。大顺军「 ”凿重壕,立坚壁”加强防守。清军先用红衣大炮轰击,随即大举进攻。在不利的情况下,大顺军仍然顽强拼搏,力图扭转战局,先派骑兵反击,又调遣部分兵马迂回到清军阵后突击,都被清军击败。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清英亲王阿济格部大批军队已经进入陕北,尽管李过、高一功在延安、榆林英勇抗战,阿济格为了夺取西安,只留下大同总兵姜镶率领一批明朝降将继续攻城,牵制陕北大顺军,自己却统领大军南下,向西安推进。李自成深知原驻西安主力已经调到潼关,如果继续在潼关同多铎部硬拼,西安必将被阿济格部攻占,大顺政权的文武官员、将士家属以及重要物资都很难保住。在两路清朝大军的合击下,李自成被迫决定主动放弃陕西,另寻出路。十一日潼关战役明显不利,他同刘宗敏、刘芳亮等率领来援主力奔回西安,十三日到达,当天就带领兵马、部分文职官员、家属和财物由西安经蓝田、商洛向河南撤退。十二日,留守潼关的巫山伯马世耀向清军伪降,潼关失守。这天晚上,马世耀派人秘密送信给李自成,请他回师潼关,自己从中响应,内外夹击,击破多铎部清军。不料密使被清军截获,第二天,多铎以打猎为名,在潼关西南十里的金盆口设下埋伏,然后谎称举行宴会,把马世耀部下的马匹器械全部解除,一声号令,埋伏的清军突然冲出,把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 潼关之战持续了十三天,这是决定大顺政权能不能保住西北地区的关键一战。大顺军失败了,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领西安。不久,阿济格部也到达西安。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多铎部按原定计划往攻南京,阿济格部负责追剿大顺军,潼关之战结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徐文长传翻译 徐文长传翻译下一篇:伪游云梦之后 伪游云梦之后 刘邦为什么不杀了韩信而是将其贬为淮阴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