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 为什么称唐玄宗为“汉皇”呢

导语:《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皇,是指汉武帝刘彻。与在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皇,是指汉武帝刘彻。与在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首先古时候皇帝都是有忌讳的,首先点名写肯定是不合适,那那么都要找一个代替隐喻现今的皇帝。

其次,为什么是汉武帝呢?汉武帝刘彻,征讨四方,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而唐玄宗守国平疆的功绩可与汉武帝相媲美。

而金屋藏娇就是因,刘彻儿时对阿娇的一段话而成为典故。所表达的情感像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所以用汉皇比喻再合适不过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是围绕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悲剧展开的长篇叙事诗,虽然主角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但白居易使用的却是汉皇和杨姑娘这样的假名代称。

诗中有两处提到,分别是“汉皇”和“汉天子”。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账里梦魂惊。在这里白居易否认了中心人物的真实身份,这个和我们现在的写作方式是吻合的,虽然素材取自你,但有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意思。这样做可以避免祸从口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唐朝还在,各种势力中很难保证不会一家也没有出来阻止你揭丑杨短的。所以白居易写的是汉皇,你只要正确理解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就可以了,至于他为什么这样写,除了我的猜测,可能还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其他一些顾虑有关,但一定是仔细斟酌后的结果。

这里还有一首同时期诗人韩翃作的七绝诗——《寒食》,他在涉及到皇家的时候和白居易的手法是一样的。我们看作品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柳絮飞扬。寒食节的东风吹着皇宫里的柳树,夜色降临的时候我看到皇宫里忙着给皇上的五个大舅哥送蜡烛。古代的寒食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皇家更要起带头作用的,这引起作者内心的不平,但又顾忌不能指摘,所以也是借用汉成帝和王皇后的几个兄弟来讽刺唐皇。即使历史发展到今天,影视作品,文字作品纵然有原型也不会指名道姓的进行创作,个中缘由大家心里都有底,分寸掌握的好了,唐皇也就是汉皇了,张某也许就是张三吧。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以汉皇称呼唐玄宗,实际上是诗人出于西域,被当时人称作胡人。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便与胡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妻就是胡人,鲜卑人。

也因为此唐朝初期胡汉通婚是相当多的,在血脉上来说,唐朝皇帝都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

主要原因有两,一个因为当时西域与唐朝相处融洽,而唐初实力较弱,要面对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犯边。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李渊不得不联合西域各国共同阻挡来自草原的威胁。

其战略思想相当正确,也为日后李世明大败草原各部打下艰实可靠的基础。

而通过胡汉联姻又为汉民族输入了新鲜血液,使得汉民族尚武的血性激发,为日后大唐一统立下不朽勋功。

而这样的血性使的唐人军队强盛一时,成就当时的世界 强大霸主,能使万国来朝的真正原因便于此。

更是令华夏版图扩展,有唐一代,使西域正式纳入华夏大地,直至今日依旧。

前人称赞白居易写长恨歌,非有绝世之才未易到也。他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才华是突出的。这里只谈他为什么在开头一句称汉皇的问题。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两句诗的"倾国".和"御宇"都是有出处的。倾国,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汉书,李夫人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个名叫李延年的乐师,武帝很喜欢他,一天,李延年在武帝面前,一边跳舞一边歌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对这首歌很感兴趣,于是问,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吗?这时,平阳公主插话道,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佳人。武帝急忙召其进宫,一看 果然是绝代佳丽,于是就将他留在身边,称之为李夫人,很是宠爱。

御宇:"晋书,武帝纪","握图御宇,敷化导民"。意为汉武帝管理国家,教化人民。

这样看起来说的就是汉武帝了,而凭谁看了也明白是说的唐玄宗,大家只能佩服他,起头起得巧妙,也不会说其他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里为什么不用"唐皇"呢?

这里有两个作用:

1.用典故开头,领起全诗。

汉武大帝一日烦闷,命宫里的音乐家李延年献唱,于是他就借机唱了一首《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武帝问,真有这样的美人吗?在一旁的平阳公主说,有,就是他的妹妹。一见面,果然佳人倾国倾城,于是纳入宫里,就是后来的"李夫人"。

2.避讳。

《长恨歌》写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事,也含有误国的意思。作为唐朝命官的白居易怎么能直呼其名,说吾皇好色呢?说汉皇和说李隆基难道不怕掉脑袋吗?再说了作为一个唐代的大诗人"师魔"连用词"得体"都不会吗?

所以用"汉皇"既有倾国倾城的典故,又避免了文字狱,岂不妙哉!

其实这也是文学上讲的"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不单单是《长恨歌》中以汉比唐;大部分唐朝的诗人在诗歌中都特别喜欢“以汉喻唐”。“以汉喻唐”就是喜欢用汉朝的名称典故来反映唐朝的事情,这是唐诗中出现频率极高的现象。

问题中说到的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诗句,将唐玄宗称为“汉皇”;还有杜甫《兵车行》的“武皇开边意未已”直接将唐玄宗比为汉武帝。

原因是什么呢?两个朝代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的朝代,汉在前唐在后,一是利用前人的事迹来隐喻现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是缅怀前人的事迹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样的事情现在也大有人在做。

还有就是两个朝代都比较强盛,这种强盛是比较相似的强盛,一个是过去的强盛,一个是当下的强盛,即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自居。拿当下和过往的辉煌朝代同比春秋。

唐朝诗人之所以如此,两个朝代的强盛相似有关键的意义所在,有很多当下不便的地方可以用汉朝的事情来隐喻或发泄,当下的局势或是不满,以及自己个人的看法。

李唐皇族自称是汉朝前将军李广的后人,毋庸置疑,李广是汉朝的臣子。李唐自称汉皇、汉家表示自己现在是汉室正统,而不再是汉室的臣子。而崔卢等都是汉室的臣子,。

汉朝奠定的利益集团一直到明清之际还在发挥影响力。明末的南京刑部尚书、文坛领袖、独领明末文坛20年的江苏太仓人王世贞、万历朝首辅江苏太仓人王锡爵、文学家书法家江苏长洲人王穉登,清朝中期的吏部员外郎江苏金坛人王澍,依旧按家族在汉朝时的郡望自称“琅琊王世贞”、“太原王锡爵”、“太原王穉登”、“琅邪王澍”。

所以,后世一位伟人说,“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再者,李唐本身就有鲜卑血统,从这一角度也是需要向汉统靠拢。

一点浅见。

最主要原因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本朝人写本朝事属于直言不讳,犯忌。类似的还有杜甫《兵车行》,明明是批判唐玄宗的好大喜功,以开边为乐,诗中却言“武皇开边意未尽”。

长恨歌中,称唐玄宗为汉皇,这应该是从文化传统来看的。

古代人对于长者,都有一种避讳的方式,比如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可林黛玉读的时候便读作:蜜。写的时候就减去一一笔。其实,这就表示了一种委婉的尊敬。

唐朝的时候,那时的文风中,有借汉代唐的说法,这样,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述对于本朝皇帝的称呼,即避讳了唐玄宗,又清楚的表达了最真实指的唐玄宗,当时的朝廷能接受,文章也显出了对尊者的呈现。

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直则凶,曲则吉。

古人的智慧,今天我们也有许多应学习的地方。

1.白居易生在唐朝对皇帝多少都要有点隐晦。

2.汉朝和唐朝类似,都是大一统政权,而都很强盛。

3.汉朝皇帝有又很多爱美人的故事可以比附,前有阿娇,后有赵飞燕。如我们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的好看,还说环肥燕瘦。环就是指的杨玉环,燕指的就是赵飞燕。

4.也有借古讽今之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迅雷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和声东击西有什么区别下一篇:衡阳市是哪个省 为什么湖南省的省会没有选衡阳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