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洪熙 神奇的“洪熙通宝”小平钱探秘

导语:本文介绍了一枚被认为是明代钱币中的名誉品“洪熙通宝”的小平钱的探秘历程,通过对其制作、锈色、材质、文字、声音、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它确实是当朝所铸,而且与明朝前朝的“永乐通宝”钱币风格一脉相承,与其后朝的“宣德通宝”形制气息亦脉络相通。同时,作者也介绍了明代官方明确提出“洪熙通宝”的确切出处,即《明会典》。

神奇的“洪熙通宝”小平钱探秘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神奇的“洪熙通宝”小平钱探秘

  2004年12月11日上午,笔者像往常一样来到沈阳鲁园古玩市场寻觅古钱币。当来到一个很普通的摊位前,见到地上摆着一小堆出土的古钱币,因为锈色很好,就萌生了挑选几枚的想法,于是先同摊主讲好五元一枚,便认真挑选起来。这堆古钱币中有明清两代古币,其中有“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嘉靖通宝”小平钱等。笔者每种挑了一枚,原本打算付款离开,后来又看中了一枚被锈片包裹得严严实实、仅能隐约看出一个“洪”字的钱币。因为这个“洪”字的三点水与以往所见“洪武通宝”的“洪”字略有不同,以为是一枚版别钱,于是就留了下来。付了款,便随意地同摊主聊了几句,得知他来自阜新,从家乡周边村落收些古旧物品带到沈阳城来卖,因为急着要去鞍山,所以卖得便宜些。

  回家之后,笔者随手将几枚钱币插入钱币册,有待闲暇之时再去整理和琢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闲来无事拿出钱币册,取出这枚被绿锈严裹的“洪”字钱,用竹签和钢针进行细心的清理。当清理出钱币下方的字迹并看清楚是一个“熙”字时,笔者有些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这竟是一枚“洪熙通宝”,只闻其名、未见其物的明代钱币的大名誉品钱。

  “洪熙通宝”小平钱,青铜质地,铜色褐红,通体硬绿锈。直径24毫米,厚度1.7毫米,重量4.4克。直读文字,字体为楷书略带行书意味,字体秀丽流畅舒展,字迹清晰明朗,品相极佳,为生坑出土的开门见山之物。

  孙仲汇先生在《古钱币图解》一书第67页写到“洪熙年间是否铸过铜钱至今还是个谜”。马定祥先生批注本《历代古钱图说》161页批注到“曾见到洪熙通宝小平钱二,张叔驯、罗伯昭各藏一枚”。孙仲汇先生在谈起该钱时说到:传世仅发现两枚,一枚小字者为张叔驯带到国外,至今下落不明;另一枚大字者由罗伯昭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但是此钱文字平夷,字迹漫涣,而且熟旧无锈。对此枚钱币,泉界说法不一,一说为当时的试铸样钱;也有人怀疑为洪武通宝钱改刻而成。

  唐石父先生对此钱持否定意见,他在《中国古钱币》一书306页写到:“洪熙朝未铸钱。”“此说皆因《明史》中没有洪熙朝铸钱的记载。且《明史》中关于嘉靖三十二年补铸九朝年号钱一事,也因自下令补铸到准奏停铸间隔仅十余天,实际上补铸之事并未实施。从目前古钱出土和传世情况看,至今也未见到补铸的九朝年号钱面世,由此可知补铸之事未实施应为确定之事。”

  台湾蔡养吾先生也持否定说,在《中国钱币》2003年4期75页《关汉亨著 评介》一文写到:“洪熙钱可以说未定,笔者否定此钱,关君赞同沐园整理,仍不可信,曾见文字精美之臆造钱,终予有疑。”

  因此笔者也怀疑自己所得的“洪熙通宝”是臆造品。但是,经过反复琢磨和泉友探讨,笔者以为:从此钱的制作、锈色、材质、文字、声音、风格上很难看出造假的破绽,也未见有改刻的痕迹,而且与罗伯昭藏品拓片字迹相一致,属于大字“洪熙通宝”一款。此钱与明代前朝的“永乐通宝”钱币风格一脉相承,其大小、薄厚、制式、铜质、背郭形制均极为相似,并且与其后朝的“宣德通宝”形制气息亦脉络相通。

  今年初,偶然看到明末胡我琨撰《钱通》一书共32卷,该书曾编入清乾隆时《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三。总撰官纪昀称“其于明代钱币沿革条分缕析,多《明史·食货志》及《明会典》《明典集》诸书所未备者”。

  《钱通》卷一·正朔一统篇引《明会典》记载“正德五年,题准将新铸铅锡薄小低钱倒换皮棍等项各色尽革,将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弘治通宝及历代真正大样旧钱相兼行使”。

  这是明代官方明确提出“洪熙通宝”的确切出处,并且是出于正德皇帝的御批,将“洪熙通宝”与洪武、永乐、宣德、弘治通宝相提并论,可见明代洪熙朝曾经铸造钱币一事,不是空穴来风。

  《明会典》系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孝宗弘治十年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于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令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明武宗正德年间重校刊行。明世宗嘉靖八年续撰,明神宗万历四年重修,至十五年书成称《重修会典》228卷。一般引称《会典》,多指万历本。笔者以为此书所记正德五年之提准一事,应是正德年间重校刊行时记录入卷的。正德年间距洪熙年间不过百年,明朝官修典籍可信无疑。而正德帝所提准之事正是驱除劣币、通行国朝正用币之事项,其所罗列的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弘治通宝正是这一时期流通的正用货币。皇帝题准之事应该不会有错。

  然而面对明代史籍的明确记载,笔者非常茫然,不知道“洪熙朝无铸钱”之说,是因何而论?依据何在?又是何人始作俑也。

  笔者愚见:此“洪熙通宝”应该确为当朝所铸。今天“洪熙通宝”难觅其踪的原因,皆因洪熙年号使用甚短,铸期甚短,才造成奇缺。据《明史》记载:1424年甲辰四月明成祖亲征阿鲁台至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而还。至七月还至榆木川病死。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改明年为洪熙元年。1425年乙巳五月朱高炽病死,其在位仅为10个月。六月皇太子朱赡基即位,是为宣宗,改明年为宣德元年。

  据此推算,虽然明仁宗即位仅10个月就病死了,而洪熙年号则从1425年初改元洪熙时起算到1426年初改元宣德止,洪熙年号整整使用了一年。而明仁宗从登基到病死及再改元宣德则经过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期间则完全有可能铸制洪熙钱。而且洪熙之前有“永乐通宝”小平钱铸行,洪熙之后有“宣德通宝”小平钱铸行,夹在中间的洪熙朝没有道理不铸钱,而且其铸钱的风格和制式亦应该介于永乐和宣德两种钱币之间才对,否则难以说通。而细察笔者所得的“洪熙通宝”的文字风格和钱币制作以及铜质正是介于两者之间。今有《明会典》的明确记载,使我们更加坚信洪熙朝确实曾铸造过“洪熙通宝”钱币。

  因此,笔者倾向于肯定说:明洪熙年间应该铸钱。只是因为洪熙年号使用较短,铸钱量不会太多或仅来得及铸造样钱,而无法大量鼓铸罢了。

  一家之言,不足为信。还望泉界朋友批评指正。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3741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多少 豆瓣评分如何下一篇:《沉睡魔咒2》预告片讲了什么 该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