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你知道“饺子”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北方地区 欧洲饺子历史

导语:饺子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方地区,其名称与其外形和制作方法有关。饺子在欧洲也有悠久的历史,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

目录导航:

  1. 你知道“饺子”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北方地区
  2. 万里茶道历史知识点
  3. 包饺子的大白瓜是什么瓜
你知道“饺子”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北方地区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包成人耳状,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朝末年张自烈做了很好的说明:“水饺耳,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方人读角为娇,因呼饺饵,伪为饺儿。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据说饺子原名“娇耳”,源于古代的角子,是古代医圣张仲景最先发明的,距今有千年历史。

据记载,医圣张仲景辞官返乡之时,正是冬季。在返乡途中,他见沿途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医棚,支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将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后来,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便在冬至这天养成的吃饺子的饮食习俗。后来经流传,不断演变,饺子已经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了缺少的重要饮食之一。


饺子又名为“交子”和“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有新旧交替的意思,相传吃了饺子能够去除一年的晦气,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吃一顿饺子。相传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耳朵。

饺子,不仅仅是我国一种传统美食,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代表。

饺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食,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有着霸主地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逢年过节都会吃顿饺子。中国人对饺子如此喜爱也不难理解人们常说“好吃不过饺子”了。然而有一次,小编与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时,湖北的朋友竟然指着一盘饺子说是馄饨,而且他口中饺子的吃法也与北方的馄饨相似。这就让小编费解了,难道饺子与馄饨在不同的地区吃法不一样么,为什么有些地区称饺子为馄饨呢?

关于饺子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医圣”张仲景。据说饺子是东汉张仲景为了救治冻伤耳朵的百姓发明的,原名“娇耳”,虽然只是传说,但是并不是没有依据。根据考古发现,东汉时期的“庖厨俑”手边就有带有花边的形似饺子的食物,新疆吐鲁番也出土过几枚一千七百年前的饺子。不管是陶俑上的饺子还是出土的实物,都与现在的饺子相差无几,但是饺”这个字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明朝才开始用,那以前的饺子叫什么呢?

三国时期的《广雅》中记载了一种形如月牙的食物,名字叫“馄饨”,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文献中也提到过:“今之馄饨,形如偃月。”没错!在当时,饺子就是馄饨,以至于到现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仍然称饺子为馄饨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唐代,饺子与馄饨共用一个名字“牢丸”。何为“牢丸”?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用面皮包裹住肉馅制成的丸状食品,十分的牢靠,不会让肉馅或者汁水漏出来。这么看来,饺子与馄饨还真是傻傻分不清啊!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饺子与馄饨在名字上混为一谈,吃法上也与现在有些不同。现在的饺子大多用清水煮,煮熟后捞出来吃,汤单独盛出来喝,食用时汤和饺子一般是分离的。唐代以前,饺子的吃法与馄饨相似,会在汤中加入香菜、葱花、虾皮、韭菜之类的佐料,汤和饺子一起吃,唐代才变成现代的吃法。到了宋代,饺子有了新的名字“角儿”,这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且这个时候出现了不同类型的饺子,例如《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了类似现代虾饺的“水晶角儿”,与现代煎饺一样的“煎角儿”,烤制的“烙面角儿”,包裹素馅的“素食角儿”等。这时饺子传到蒙古,因为蒙古语中读“饺子”的读音类似“扁食”,所以饺子也被音译为“扁食”,至今北方一些地区仍称饺子为“扁食”。之后随着蒙古帝国的远征,饺子也就流传到西亚、东欧、西欧等地,出现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意大利饺子等变种。

明朝以后,饺子和馄饨两种食物才真正分开,“饺子”这个名字出现,不再与“馄饨”混为一谈。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也确定下来,根据明朝的《酌中志》记载,正月初一要吃“水点心”,这种“水点心”就是饺子。清朝时这种习俗广泛传播,并且给吃饺子增添了许多寓意。因为“饺”与“交”同音,“子”可代表子时,所以吃饺子有祈盼新的一年到来,“更岁交子”之意,吃饺子可以看做是一件吉祥如意的事情。

从历史上来看,馄饨算作是饺子的“祖先”,从饺子诞生一直到元朝时期,两种食物经常混称,由此演化出不同地区对饺子称呼和吃法上的差异。虽然不同地域的人们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是寄托在食物身上的美好祝福是一样,我们同样祈求平安,盼望团圆,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食物早已超出果腹之物的范畴,成为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1、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2、饺子的名称的来源应该是清朝,因为在明朝的时候吃饺子叫吃水点心,而在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现晚上23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

饺子原名娇耳,发明者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医圣张仲景老师😸。张老师悬壶济世、医术精湛,且心怀天下百姓,有一副慈悲的菩萨心肠,实为世代楷模👍。北方又称“扁食”、“水饺”,馅料有许多种,尤喜猪肉大葱、猪肉韭菜及鸡蛋韭菜馅,再调上一碗酸辣紫菜鲜虾汤,蘸醋食之,味佳、心美。

万里茶道历史知识点

万里茶道是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其中水路1480公里,陆路328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干线总长13000 余公里,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 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

茶通万里:万里茶道的历史与价值

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现蒙古国境内,在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然后继续西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圣彼得堡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生活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日常饮食以食肉、饮乳为主,缺少水果蔬菜,难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由于茶叶具有解腻、提神、增加热量、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他们来讲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被誉为“健康天使”。

19世纪俄国茶炊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双边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万里茶道就此开通。1728年,中俄又签署了《恰克图条约》,确定在边界两侧各设一个贸易圈。此年,沙俄市圈建成,称“恰克图”。1730年,中国市圈竣工,称“买卖城”。市圈内建有市场、商号、货摊以及贮藏货物的库房。中俄双方各派官员管理。1755年,清政府中止了沙俄商人来北京贸易,全部集中在恰克图进行。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基地发挥重要作用,日渐繁盛。中国输俄的商品以茶叶为大宗,1845年至1847年以前每年输出俄国的茶叶大约40000箱,1852年以后达到175000箱以上。其他商品有丝绸、布匹、铁器等。俄方出口中方的商品以毛皮、药材、工艺品等为主。

恰克图贸易给双方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俄商人将茶叶转贩至欧洲市场,获取厚利。同时,恰克图贸易还给沙俄政府带来了不菲的关税收入。1760年从恰克图收的关税已占俄全国关税收入的24%,1775年上升到38.5%。1821年至1850年,恰克图一处俄对华贸易额占俄全部对外贸易的40%—60%,最高时达到60%以上,而中国对外输出商品的16%和对内输入商品的19%是在这里进行的。这一时期的中俄贸易基本上是平等互利,双方商贸亦为公平贸易,并且年年呈现顺差,不少白银从俄国流入中国。

20世纪初,由于交通的发展,运输茶叶的路线改为以江海水路和铁路为主,通信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加快了流通速度,再加上俄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关税壁垒政策,以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的竞争等原因,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西祁县晋商老街,街道两侧遍布明清时期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当铺等商铺旧址和商贾宅院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主力军。山西商人历来有走出去行商,从事长途贩运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商业重镇和码头。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区位优势、地利之便,成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和蒙古草原一带“茶马互市”等民间贸易的先驱者与经营垄断者,张家口、归化、包头、多伦、库伦、恰克图买卖城等商业区域均为晋商掌控。如恰克图买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仅有4家晋商商号,至嘉庆初年发展到60余家;到道光年间,茶庄发展到100家左右,全部为晋商经营。茶叶贸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旅蒙晋商”和伟大的国际贸易之路——万里茶道。

晋商为中国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乃至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创造了“总号经济模式”,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即东家与大掌柜坐阵总号,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各分号在外独立自主,灵活经营。二是创造了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四是创造了茶叶品牌化营销模式,在抓好茶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茶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晋商在湖北羊楼洞一带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在湖南安化生产的“千两茶”,至今都是蒙古国和俄罗斯市场的畅销货。五是创造了“顶生意”的身股激励模式,把东家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共同发展。六是树立了勇于开拓、艰苦创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精神,创造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丰功伟绩。

万里茶道是伟大的,也是辉煌的,它是中蒙俄三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驿站,图为晋商在此建造的山陕会馆(摄影/温飞)

从经济方面讲,通过贸易流通,满足了游牧民族对茶叶等生活物资的需求,同时也把牧民的牲畜、毛皮销售出去,增加了收入,有助于牧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品种与形制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包装更加考究,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带动了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乃至镖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昌盛;带动了其他商品的流通,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集聚,拓宽了就业门路和岗位;在造就了一大批大商号和大商人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商业人才,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市场,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地方都是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盛起来的。

从政治方面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不仅勘定了边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贸易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稳定。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两国制定了一系列运行、管理和监督制度,而且特别规定禁止用鸦片与茶叶进行交易,有利于两国之间增进了解和沟通。

晋商在福建武夷山等地收购茶叶,经由航运及马匹、牛车、骆驼等陆路运输工具贩往恰克图等地

从文化方面讲,在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文化的交流也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恰克图,中俄商人直接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使用带有中国腔、俄国腔、蒙古调的“恰克图语”,各方商人相互都能听得懂;中国饮食文化在这里也得到传播,中国生产的红茶和砖茶受到商人青睐,包子、饺子、羊肉面、炸油饼在这里都能吃得到,做法和口味甚至食品名称的读音都带有山西味;富有民族特色的两国手工艺品很受欢迎;晋商与俄商在恰克图非常注重礼仪礼节,经常相互走动,相处和睦,每逢对方节日还要相互祝贺,互赠礼品。

从民族与宗教方面讲,行商的伙计都要学会中医的针灸拔罐,有的还随身携带药方和药品,方便给牧民治疗常见病;晋商非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途经敖包和寺庙要献茶并祭拜,并且善于处理当地政府官员、王公贵族以及寺庙僧侣的关系,如遇灾害、修路、寺庙维修或有重大祭祀活动等都要慷慨捐资,广做善事,多行义举。由此可见,万里茶道也是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文明传承的和睦大道。

作者简介

张维东,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包饺子的大白瓜是什么瓜

北方包饺子用的瓜是笋瓜,也叫饺瓜、玉瓜、番瓜、洋瓜。是西葫芦的一个变种。有白皮、黄皮与花皮之分。在其嫩时采摘下来作菜蔬如作馅或炒食用。

笋瓜(学名:Cucurbita maxima Duch. ex Lam.)是葫芦科南瓜属植物,一年生粗壮蔓生藤本;茎粗壮,圆柱状,具白色的短刚毛。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5-20厘米,密被短刚毛;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梗长10-20厘米,有短柔毛。果梗短,圆柱状,不具棱和槽,瓜蒂不扩大或稍膨大;瓠果的形状和颜色因品种而异;种子丰满,扁压,边缘钝或多少拱起。

包饺子的大白瓜是西葫芦。西葫芦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草本,原产北美洲南部,中国于19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西葫芦在吃的时候要削皮,将西葫芦洗净后从中间对半切开,扣去中间的籽囊,然后切成半圆的薄片即可。

北瓜,也叫角瓜,可以说是专门包饺子当馅吃的瓜,叫北瓜,白色,圆了咕咚的,切一块角瓜擦馅,拌点鲜肉馅,放点十三香,加点耗油,一点盐,和面制作饺子皮,包饺子可好吃了,好多人都知道这北瓜当饺子馅好吃,尤其吃过的就更忘不了这个有点特殊味道的饺子,肯定还会想吃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58737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克雷多斯为什么叫奎爷 古希腊神话克雷多斯下一篇:地动仪的故事简短 新加坡的历史作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