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清朝没能打赢鸦片战争,仅仅是因为武器的落后吗?

导语:本文从清军和英军在训练、后勤保障和责任感等方面的差异入手,探讨了武器并非决定胜负的因素。清军如果拥有和英军一样先进的武器,也改变不了鸦片战争的结局。

说到清军,你想到了什么?

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仅让清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把中国带入了动荡不安的现代社会,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中。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这场战争,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英军武器先进,装备精良;清军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使用的火器甚至不如明军。正因为如此,对英军造船造炮能力有一定了解的林则徐,只在奏折中痛下呼吁,拿出广东海关征收关税的十分之一,约三百万两银子,制造火炮和船只,抵御外敌入侵。

但是清军如果拥有和英军一样先进的武器,能打赢鸦片战争吗?

其实在现代战争中,武器绝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其实还有日常训练后勤保障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看日常训练。

19世纪40年代清军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共约80万人。主要分布在西北边疆和东南沿海。数量上,远远超过英军。然而,由于维持和平的历史悠久,大多数清军忽视了训练。

比如绿营,即使训练勤奋,一年也只有10次演练。有些部队甚至一年不练一次。八旗军的情况就更糟糕了。八旗子弟过着悠闲的生活。练习当天,请更换。

而且即使是屈指可数的演练,清军也是敷衍了事,就像演戏一样,根本不利于实战。

相比之下,英军形成了训练指标严格的科学训练体系。因此,英军拥有超强的实战能力,能够以10-20万正规军维持“不落太阳帝国”的全球殖民统治。

第二,看后勤保障。

清军的后勤保障很可怕。清军没有建立后勤保障体系,清军绝大多数普通士兵生活非常艰苦。比如绿营,绿营一个士兵的工资大概是1-2银。表面上看,工资不算太低。但是绿营的士兵都是已婚带孩子的,所以这笔钱绝对不够全家用。

更有甚者,清军将领腐败,打着“友扣银”、“友马银”的旗号扣兵饷,屡见不鲜。一个绿营士兵得到的,根本没有全额支付。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找一些“零工”,比如给别人种庄稼,给别人做短工,或者上街做小生意。这样,当兵就成了第二职业。

清军将领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但不敢控制得太严。饥饿的士兵一旦动怒,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走。

清朝的大臣们也很清楚这种情况。顺治时期户部侍郎林启龙在奏折中说,由于兵士银太低,“一人只能生存;如果你有父母和妻子,那就很难了...一个穷兵怎么养活自己?”但是朝廷不重视,没有足够的军费来改善军人待遇,就这么算了。

英军已经建立了现代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共出动舰船60余艘,其中直接参战的只有25艘,其余大部分是医院船、勘测船、运输船等后勤保障船。因此,英军可以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赢得战争。

最后,看责任感和使命感。

清朝时,“责任感”、“使命感”的观念从来没有灌输给将领和士兵。绝大多数人都是军人,就是为了拿个口粮。对他们来说,当兵和种地做生意没什么区别。为种田经商而死值得吗?而且如果士兵死在战场上,家里的孤儿寡母也会过着悲惨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敌人在场的时候,将军和士兵经常逃跑。

另一方面,英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远强于清军,战斗时非常顽强,无法与清军相比。

事实上,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可以用落后的武器与英军抗衡。在1842年5月的乍浦战役中,乍浦守军不足2000人。大多数士兵使用大刀、长矛和弓箭,武器非常落后。然而,在清军大将韩·的率领下,他们浴血奋战,令英军佩服不已。

英国军官伯纳德在他的日记中说:“任何一个看到中国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决心保卫自己阵地的人,都不能完全尊重中国的勇敢拒绝...直到乍浦之战,中国出兵抵抗我们,这次是最精锐的。”

可惜鸦片战争,清军的突出表现太少了。

综上所述,即使清军拥有和清军一样先进的武器,也改变不了鸦片战争的结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64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蔡京,为什么说他既是奸佞权臣,也是治世之才下一篇:徐茂公怎么死的 隋唐英雄徐茂公是谁?历史上徐茂公是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