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怎么回事

导语:介绍了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经历,他非凡的记忆力和记忆宫殿法,以及他的中国笔记。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法是一种按照事物顺序化为图像,把图像封在一个宫殿里的记忆方法。利玛窦的中国笔记记录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了解。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

利玛窦在中国的时候,他非凡的记忆力经常受到别人的称赞,很多中国文人都想向他学习。于是他用中文写了《西国志》介绍记忆法,后来又重新抄写。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在台湾省出版时被翻译过来。

利玛窦的记忆是难忘的。他在澳门只学了一年中文就进入了中国大陆,但在此之前,他对中国知之甚少。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中国文化,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不仅能将西方书籍翻译成中文,还能与中国士大夫坐下来讨论一些中国儒家的东西。除了汉语知识,利玛窦还精通多门自然科学、希腊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语言,据说还懂一些日语。

但是利玛窦除了记忆力好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记忆宫殿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按照事物的顺序化为图像,把图像封在一个宫殿里,这个宫殿就在你的脑海里。因为你对这座宫殿非常熟悉,当你沿着某一条路线去参观它的时候,每次看到什么东西,根据它的特点放进去就能想起原来的记忆。

利玛窦的原著只介绍了他的记忆方法,包括他的四个记忆意象的例子。另一方面,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对作者、利玛窦的生平经历、当时的世界背景的新认识。

利玛窦的中国笔记

利玛窦是最早了解中国的传教士之一,他在传教的过程中总是记录自己的经历和知识。之后,这本日记被另一位传教士金里奇翻译成拉丁文,出版成《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一书,在中国引进翻译时更名为《利玛窦中国笔记》。

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传教近30年。虽然他在此期间游历了许多地方,但保持不变的是,他一直与中国文人接触,并主动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所以利玛窦在日记里记录了他看到了当时真实的中国,也包括了他对中国的观察和了解。

翻译利玛窦日记的金里奇,也是在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但是比利时人。他是利玛窦去世后才来到中国的,之前也结识了利玛窦中国士大夫的很多朋友,所以对自己过去的经历有了很好的了解。后来回欧洲的路上,他整理翻译了利玛窦的日记,稍加补充修改。这本书出版后,在欧洲天主教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它把在中国的传教工作比作淘金冒险。

这本书分为五卷。第一卷主要介绍当时中国政治、地理、财产、机械、科学的基本情况,接下来的四卷描述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以利玛窦自己的内容为主。这本书常被比作马可·波罗的游记,但又不同于由故事组成的游记。这本书的记录是基于个人经历,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101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荥阳之战 荥阳之战:曹操军事生涯中最惊险的的一仗下一篇:利玛窦的记忆之宫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是怎么回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