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导语:红楼梦里的灯谜有什么作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 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

红楼梦里的灯谜有什么作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 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方法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这时候的谜语和「 ”灯”还没有什么关系。 我国隋唐时期就有了元宵节张灯、观灯的习俗,到了宋代,元宵节的「 ”灯展”更是成了民间的一大盛事。元宵佳节,家家张灯结彩,上街观灯是元宵节晚饭后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固定节目。于是,一些文人开始把谜语贴在花灯上,吸引过路的人们驻足参观、猜谜取乐。这时候就有了「 ”灯谜”的称呼。从此以后,猜谜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 灯谜风行于宋、金、元三代,到了清代中叶谜风更盛。《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作为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它气势恢宏、包罗万象。《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多才多艺,他的着作里面涉及的艺术范畴非常广泛,无论是饮食、服饰、建筑、诗词、医药都有精彩、独到的描写与论述,作为中华文化特产、中华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之一的「 ”灯谜”自然也被曹雪芹收录到了《红楼梦》当中。灯谜在曹雪芹的笔下与他的作品融为了一体,对整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那么,灯谜在《红楼梦》当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是小说的核心任务。在一部小说当中,作者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借助许多文学表现形式。「 ”灯谜”是曹雪芹用来刻画笔下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在《红楼梦》当中,作者借助「 ”灯谜”来塑造人物形象,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通过「 ”灯谜”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来表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的是通过猜谜人或者制迷人在猜谜、制谜时的表现、动作、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红楼梦》里面大大小小的角色共有四百多人,与我们「 ”常见面”的也有数十人,这些人性格迥异,鲜活生动,每一个都是典型的「 ”这一个”,而不会给人「 ”脸谱化”的感觉。这得益于作者对每一个人物的精心刻画。作者还善于利用相同的场景对不同的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展示。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元妃娘娘做了一个灯谜,叫小太监拿到贾府,让弟、妹们猜着玩儿。原文这样写道: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 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 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宝钗做人一向圆通,说话做事给人留有余地,她见元春的谜很浅显,又不好一下子猜出来,所以就故意装作难猜的样子,思索了一会,其实心里早就猜到了。这段话,借着猜灯谜,就进一步刻画了宝钗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性格特点。 书中又接着写道: 娘娘叫大家也做几个灯谜来猜,于是大家一时都写了,交给了小太监。到了晚间,小太监来谕,说,娘娘做的谜除了环儿何迎春猜的不对,别人都猜对了;又说,环儿做的灯谜不通,娘娘没有猜,叫带回来问问是什么。 这时候,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 "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 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 宝钗、探春等人得了娘娘赐的礼物,看了娘娘猜的灯谜,也不管对不对,都胡乱的说「 ”猜着了”,一是懂得「 ”尊卑上下”,不敢与娘娘争论对错;二是不拿这个事儿当回事儿,只是敷衍一下而已。 但是同样没有得到奖赏的迎春和贾环的反应就不一样了。这个地方作者其实是借助「 ”灯谜”来塑造他们的不同的形象,刻画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迎春性子软弱,从来不与人争长论短,为人宽厚,万事都不在意,首饰被奶娘偷走都不追究,当然更不会去计较娘娘的这点赏赐。而环儿性格阴郁,又被赵姨娘教导的「 ”上不得台面”、「 ”狐媚子、外道”,况且年纪又小,所以没得到东西他就「 ”觉得没趣”。 作者用猜灯谜这件简单的活动就写出了宝钗、迎春、贾环等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进一步塑造了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暗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的作者还巧妙的利用灯谜来暗示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 比如元春做的这个谜底是炮仗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不仅暗示了元春暴毙的悲惨命运,也同时暗示了百年贾府最终风流云散的凄惨结局。 再在看探春的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探春的灯谜,谜底是风筝,暗示了她日后远嫁番邦、杳无音信,对自身和家族的命运完全无法掌控、完全无能为力的局面。 还有惜春的灯谜,写的是: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是「 ”海灯”。惜春后来果然出家为尼,伴着「 ”青灯古佛”度过了一生。这些灯谜对书中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做了「 ”谶语”式的暗示,既妙趣横生,又交代了故事情节的走向。 三、深化主旨,增添悲剧气氛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它的悲剧结局在开篇就已经被作者以宝玉梦游「 ”太虚幻境”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了。而书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下凡历劫的「 ”风流冤孽”,他们的命运注定都是悲惨的。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书中的人物连同他们所依托着生活的豪门公府,不可避免地逐渐地沉沦、没落,直到烟消云散、土崩瓦解,这是作者为书中人安排的无法改变的宿命。也正因为这样,全书的叙述一直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迷雾,即使再欢乐的场景也无法消除那种淡淡的哀愁。 作者让笔下的主要人物去猜、去制做谶语式的灯谜,其实就是对全书主旨的进一步深化。用「 ”乐景写哀”,其哀更甚!这种在良宵佳节、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都挥之不去的感伤情绪,完美地顺应了贯穿全书的悲剧基调,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悲剧气氛。 总之,《红楼梦》中的灯谜,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暗示、作品主旨的揭示与深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博伊刀的前世今生 战术刀之王 美国特种兵的精神象征下一篇:李静忠 唐代宗李豫如何弄死大太监李辅国为唐玄宗报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