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西晋为什么不是曹丕做皇帝

导语:三国指的是三个国家:魏、蜀、吴。西晋不是曹丕做皇帝是因为曹丕是魏国的皇帝,并未统一三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互相征战,最后被晋朝所统一。本文将探讨三国为什么叫三国,以及西晋为什么不是曹丕做皇帝。

目录导航:

  1.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2. 为什么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
  3. 三国志魏国继位顺序
  4. 三国统一后为何叫晋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上承东汉,下启西晋。以曹丕称帝为开始,司马炎灭吴为止。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自184年黄巾起义,战乱频起,汉已经开始失去对地方割据的控制。将黄巾起义后的这段时间也纳入三国时期,这与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时间相一致。

那么严格意义上当时华夏大地是否就这三个国家呢?从时间段上来看很明显不是的。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又称蜀汉;

孙权在222年还接受曹丕吴王的封号。且在同年,张飞被杀后,刘备起兵与陆逊决战于夷陵,刘备大败后,退回益州后不久,刘备崩于白帝城。至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后,孙刘两家修好,共同抗魏。三国才正式构成鼎立的格局。

而后蜀汉在263年被司马昭灭,280年东吴被司马炎灭,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至于其他时期的割据政权,称帝的恐怕就袁术一人,还众叛亲离,被吕布和曹操进攻,后呕血而死。

从此可见,这段历史时期只有这三个国家构成相当的格局

三国就是汉末天子失势,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各自抢了一块地盘,形成的三个割据势力,然后又想抢别人的地盘争斗不休的局面。

又因为三方争斗的实在太精彩,各种才智近妖的人才纷纷出场,文臣谋士,智计百出,勇猛将军,过关斩将。所以后世把历史上这一时期称作三国。

说是三国其实是三国演义,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因为这里面主要是讲了三个势力的斗争,即为蜀三国斗争虽叫做三国,但是有一大部分不是讲的三国三国的名字比较有代表性,不然,会叫做什么。“诸侯纷争”吗?

不好听,只能想一个体面的名字,“三国演义”原《三国志》

三国为仟幺叫三国?

三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记载它是波兰状阔的,由于作者罗贯中写三国演义而更加出名-,书中主要描绘了东汉灭亡晋朝初兴的一段群雄逐鹿的故事通贯这段历史的主要是魏属吴三国它们这一历史时段的主角,是这三国在演义。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

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

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

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

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因为《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三分历史七分虚构,属于演义类历史小说,所以才叫《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为什么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

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原因是:三国时期是自曹丕称帝的220年到司马炎的晋国灭掉吴国的280年,而曹操的生卒年是155年-220年3月15日,此时仍是东汉时期。

曹操是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所以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三国志魏国继位顺序

1,魏武帝曹操(155-220)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2,魏文帝曹丕(187-226) 220年庚子年十月称帝,年号(黄初),在位7年, 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 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3,魏明帝曹睿(203-239) 227年丁未年即位,年号(太和),公元233年葵丑年二月改元(青龙),公元237年丁巳年三月改元(景初),共在位13年,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4,魏齐王曹芳(232-274)(239-254)在位,公元240年庚申年使用年号(正始),公元249年己巳年四月改元(嘉平),共在位15年,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5,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254-260)在位,公元254年甲戌年十月年号(正元),公元256年丙子年六月改元(甘露),共在位6年,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6,魏元帝曹奂(246-302)(公元260年庚辰年六月年号(景元)-265)在位,公元264年甲申年五月改元(咸熙)在位6年,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先是曹叡从曹丕手中继承皇位;曹叡死后,曹芳继位;曹芳被废后,曹髦继位;曹髦去世后,曹奂继位;曹奂之后,曹魏就灭亡了,之后就是司马炎创建的西晋了。所以这几个皇帝的继位顺序分别是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三国统一后为何叫晋

晋这个名字在三国统一前就有了。司马家发动高平陵之变独揽大权后,曹魏先后封司马昭为晋公、晋王,并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

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人,曹魏便把这里封给了司马家。因为这个地方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又不能同样以魏为名,便再往前推,取了该地春秋时所属的晋这个名字。司马炎接受曹魏皇帝曹奂禅位时也只能沿用了。

晋朝之所以用“晋”作为朝代名称,来之于司马昭在公元263年灭亡蜀国刘禅,曹魏政权封他为晋公,再又进爵为晋王。

两年后,司马昭病故 ,嫡长子司马炎袭封晋王,又转年,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发表禅让诏书,司马炎“代魏称帝”,晋王进阶为晋帝,所以称为晋朝。

因为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司马炎篡魏后就以晋为国号。

魏蜀吴三国中,曹丕篡汉称魏帝后,宠信司马懿,司马懿一步步掌握了曹魏大权,其子司马师司马昭也继续操控曹魏,司马昭被封为晋王,所以其子司马炎篡夺政权后就以晋为国号。

因为司马懿彻底掌握曹魏政权之后,被封为晋王。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先后继承晋王这一称号。司马炎建国之后,便以祖父的封号为国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22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宋与南宋的起止时间是什么?下一篇:你喜欢项羽呢,还是喜欢刘邦 历史上项王和刘邦谁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