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郑和下西洋的主船到底有多大?又是如何建造的?

导语:文章介绍了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所率领的宝船舰队,以及对宝船大小的考证。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木船的比较,结合太仓作为郑和宝船主要建造地点的特点,推断出郑和宝船的长度约在45米到50米之间。

郑和是中国明代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从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郑和率领海军舰队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那么,郑和宝船这样霸气的航行体验是什么样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往下看。

文献记载:“宝船六十三艘:大的四十四尺长,十八尺宽。中间那个长37英尺,宽15英尺。”光看数据,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然后按照明朝的说法,郑和宝船的长度约为140米,中间的船长约为118米。这个数据来源于马欢回国后参加西航写的《瀛涯胜览》,但这里有一个疑问。他提供的数据准确吗?这种100米以上的船在世界船舶史上是什么级别?

我们来对比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木船,比如西班牙三位一体和法国Valmy。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船体重。虽然它们都有先进的索具系统,但它们在风力较低时仍然移动缓慢。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瓦尔米”号拥有巨大的船体,甚至不得不依靠蒸汽船将其拖至合适的炮位。郑和宝船虽然不像这两艘战舰那样搭载大量火炮,但考虑到宝船船长是两倍多,宝船的重量势必超过圣三一和瓦尔米。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蒸汽机的出现,体积更大的木船可以在海上航行。但是作为现代船长记录的保持者,皇家海军的沃尔登爵士被木质材料的力量所束缚,船长停在了85米。直到金属船体的出现,船的长度才突破了100米。

有人可能会说,也许明初的船夫掌握了一些秘技。

首先,船越大意味着越重,但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有限的风几乎不可能推动巨大的船体。要想通过减少一些结构来减轻船体重量,造出这么大的船是不可能的,这样也会降低船体的强度。

以这些为考证,要想确定郑和宝船的大小,首先要确定郑和属于哪一种宝船。这里有两条重要线索:郑和宝船的主要建造地点太仓,以及在太仓宝船建造地点发现的舵杆

早在宋代,太仓就成为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元代,随着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海运,太仓成为东亚最大的造船中心。因此,明代选择太仓作为西行船只的建造中心。

太仓地区生产的海船主要是沿海岸向北运输谷物的沙船。这种船有一个特点:平底结构使沙船吃水较浅,有利于在沿海地区使用,但结构耐波性较差。由于这个巨大的缺陷,帆船不能成为郑和下西洋的选择。这在太仓宝船工地出土的舵杆上也能找到。

按破烂算,郑和宝船应该有多大?

因为太仓出土的宝船舵不全,而且随着船只的增多和航线的情况,舵的大小必然会有较大比例的变化。太仓宝船工地出土的舵长11米,船长应该在40米左右,所以郑和宝船的船体长度很有可能实际在45米到50米之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3791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侗族的节日 侗族节日:摔跤节下一篇:《少年派》大结局为什么分开播 观众对结局并不怎么满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