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万历援朝战明朝派出了多少军队 双方损失到底有多大

导语:对于那些对万历援朝战争非常感兴趣的朋友,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很多朋友对万历援朝战争有疑问。也许大家更纠结的是明朝到底有多少人被派去打仗。明朝和日本各自的损失有多大?由于中、日、韩三国的历史记载差距较大,很难直接从史料中找到准确答案。网上也有一些偏激的声音,

对于那些对万历援朝战争非常感兴趣的朋友,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很多朋友对万历援朝战争有疑问。也许大家更纠结的是明朝到底有多少人被派去打仗。明朝和日本各自的损失有多大?由于中、日、韩三国的历史记载差距较大,很难直接从史料中找到准确答案。网上也有一些偏激的声音,说明朝抗倭,援助韩国百万劳工。经过七年的拉锯战,它也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据史料记载,明朝第一次抗倭援朝实际出动兵力约4万人,第二次最高为12万人,两者相差不大。但是,总有人不相信这个数字,总想搞大新闻。所以我们就以平壤之战为例,从两个方面来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一、明军在与日军作战中能占多大优势?第二,就是明军外出需要多少费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大家就明白了,学习几百万的傻话没必要信。

第一,明天两军实力和战斗力的对比

1592年3月,基本统一日本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调集30万兵力,以玉溪多秀甲为总指挥,借口朝鲜拒绝出兵帮助进攻明朝,于4月出兵进攻朝鲜。其中15万陆海军直接登陆朝鲜半岛,10万留在国内,陈封为自己准备了6万人的预备队。

日军一路破坏,不出几个月,朝鲜八条路全部沦陷。朝鲜国王李珏赶紧派使臣去明朝搬救兵,甚至动了投靠大明的念头。明朝一开始并不在意,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朝鲜和日本欺骗大明的阴谋。然而,在查明真相后,明朝派出由副将军祖率领的先遣队进入朝鲜,测试日军的实际情况。

日军进攻釜山

万历二十年七月,率领的3000骑兵先头部队因轻敌而损失惨重。明廷只知道日军的实力,所以紧急抽调名将李赴朝鲜作战。之所以选择李,是因为李是被称为“万历第一将军”的李的长子,在当时的明军将领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此外,嘉靖年间主管东南沿海抗日事务的胡宗宪,因谗言而被革职后,其幕僚徐渭拜访了李,并向李传授了他在抗日战争中积累的经验。可以说,李对日本的军事战术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是当时大多数将领所没有的优势。

为了对抗日军,明朝还派遣全国各地的精锐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据《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年十月六日,下令限期从吴为众南调兵火器三千,从辽东调兵一万,从冀镇、保定镇调兵五千,、大同调兵八千,从家调兵五千到辽东。后来考虑到敌人的巨大潜力,11日他选择从东阳募兵数千,从山西募兵2000,从保定募兵1万作为后援。

据当时兵部右侍郎宋应昌所著《国家统一编》,至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初八,冀镇、保定、辽东、大同、诸部大部分兵力已到,到达各级将领一千余人;刘领蜀兵五千,兵五千,冀城、陕、延绥军尚未到。事实上,收复平壤的主力是吴为众领导的北方边防军和南方军。

与此同时,明朝还在战争初期向朝鲜战场运送了大量火器,包括120门将军枪、268门驱逐舰炮、37门卧虎炮、1500多门小字母炮、168门古矛炮、500门快枪和100门三眼大口径短枪,以及各种火箭、铲子、轻型车辆等装备,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柯余省的研究,日军在朝鲜半岛有15万多兵力,其中包括:

小西行长第一军,18700人;

加藤清正第二集团军,22800人;

黑田东彦第三军团,1.1万人;

岛津吉弘第四军,一万四千人;

福岛正则第五军,二万五千人;

小早川隆景第六军,15700人;

莫里·特鲁莫托第七军,3万人;

玉溪多修家第八军,万人;

小早川秀秋第九军,11500人。

水军以九桂甲龙为首,约九千人,负责运兵、运器械、运粮草。

日军当时没有大炮,但铁枪的装备率相对较高。

平壤战争前的形势图

李到达朝鲜后,他首先要面对的是占领朝鲜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和结果没有争议。日军被明军打败,小西行长狼狈地败回王静。但是明朝和日本的伤亡情况如何?

中日韩三国的史料在这个问题上差距很大,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的史料不可靠,所以说明军阵亡数万人很容易。按照这个算法,几个明军都不够他们杀的。韩国的史料普遍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但也存在矛盾。明朝的史料比较模糊,只能综合参考估计。

我们先来看看日军的损失。战后,万历纸币上有数字:“1500多人被俘,6000多人被烧死,5000多人溺死在城外的水里。”这个数字有点夸张。《李氏朝鲜录》记载日军阵亡1600余人,与上面提到的收益数大体一致。战后日军统计王静、朝鲜各部损失时,小西行长只剩下六千多人,损失一万多人。

小西行长

一般来说,阵中斩首的人头数和实际杀死的敌人数相差很大,因为有些敌人可能是受伤逃跑后死亡的,或者是因为将军们催促行军士兵为斩首而邀功,所以这个数字不能代表阵中杀死的敌人数。然而,1500人死亡的数字也是惊人的。总的来说,包括那些被烧死、淹死、被俘和逃跑的人,日本军队损失的人数至少接近1万。

我们来看看明军的损失。当时的兵部侍郎宋应昌在《叙利亚恢复平壤的开城战争》中写道:“官杀796人,官伤1492人,阵杀576马。”也就是说明军伤亡两千多。后来,他在《第二十三日报》的《史思书》中说:“昨天平壤至少有一千人受伤。”这可能意味着伤员中有1000多人死于重伤。李还对朝鲜人说:“我们的士兵为了救你们的命已经死伤了三千多人。”可见国内的数据差距不是很大。可能是接近2000人当场死亡,死于重伤,有大量伤员。

此外,日军在朝鲜有15万兵力,但没有能力在未来营救小西行长。只有大朋友伊通来探望,被枪声吓跑了。我猜可能有以下原因:

日军攻占朝鲜八路后,各团驻防一处,巩固战果。小西行长负责平壤所在的平安路。战前明朝将领假装讲和,给日军制造假象,使他们没有迅速调集军队对明朝边境施压。

此外,日军内部有许多矛盾,因为加藤清正与小西行长不和,不太可能支持。当小西行长被围困时,他向王静的日军长老求助,但他们最终决定不支持他。

最后,明军假装讲和后突然翻脸攻城,整个攻城追击过程只持续了几天,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日军支援已经来不及了。

加藤清正

因此,明军以大约二比一的兵力比和一比五的战损比收复了平壤。而不是靠简单的海上战术和乌拉冲锋,而是靠三个优势:一是战前的规划和战略麻痹了敌人,为军队的汇合赢得了时间;二是利用火炮等重火力降低攻城作战压力;第三,日军内部的不和也大大辅助了明朝。这样明军对日军作战就有优势了,不需要派太大规模的部队。微笑真好。

二、明军外出所需费用

明朝永乐以后,除了土木堡之战,很少见到派十万以上兵力的作战行动。不是明朝不想打仗,而是打仗太贵。我们先来看看万历援朝前一百年的数据。1472年,成化八年,当时的右总督兼延绥镇总督于子珺提议在河套地区修建一座1770英里长的侧墙,以抵御鞑靼人的进攻。

他为成化皇帝算了一笔账。当时是冬天,河套地区的明军驻扎在延绥,约有八万人。如果全军出动,准备第二年的粮草,买米豆需要九十四万二千银子,六十万两草料。如果每个运输大队运输6桶米豆,4捆草,需要407万人次,花费825万,所以为了省钱,不要打仗,要修长城。

看到这个数字我很震惊,但《明史于子珺传》原文确实是“每人运六桶米豆,四捆草,敷470万人,费用约825万。”总共需要2442万桶谷物和豆类,其中应包括文职人员的口粮。于子珺可能故意加大了战争的成本,所以他只说他将使用文职人员来运输谷物,而不是驮畜或骆驼。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即使只买粮草,也要154万元。以当时的交通状况,运费肯定会相当高。考虑到运输途中的各种损失,实际成本会很大。

我们来看一个五十年前的例子。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兵部侍郎曾铣帝,要求出去收复河套地区。他给出的计划是带领6万当地士兵,增加2000山东枪手。春夏之交,他带了50天干粮,直奔巢穴,估计费用约30.2万银子,其中粮草费用约17.2万银子,还有赏金。这样6万部队打一年,就是210.2万。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一方面50天不长,运输成本可以大大节省,还需要30万。如果是长期远征,后勤压力加大,成本更高;另一方面,边塞需要防守。6万边防军恐怕打不出去整场战争。它还需要招募额外的部队来支付费用,这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最后,我们来看看来自朝鲜战场的报道。因为明军要快速行军,养粮种草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希望朝鲜能按照5万人的规模支援三个月。按照预算,5万部队每天需要720石粮食,3个月需要6.5万石。当时朝鲜本身穷,只有够五十多天的军粮,后面的粮草都要明军自己运。就算按曾Xi的低成本来算,别说百万大军,三十万人明朝都难以承受,还会烧高香不破产。

所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为了挽救局面,李在碧螺阁之战后放火烧了日本军队在龙山的粮仓,日本军队不得不撤退求和,从而结束了对朝鲜的第一次抗日援助。所以粮草和后勤的压力是战争各方共同面临的问题,日军也不例外。

第三,错误的来源

《明史》中总结了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秀吉死了,所有日本人都要返航,朝鲜同样遭殃。然而,自关白入侵东方以来,前后七年,数十万名教师丧生,数百万人丧生。中国和朝鲜没有胜算。关白死时,军祸开始歇息,众僧也退到岛巢,东南稍歇。”日本人的撤退被描述为丰臣秀吉死亡的结果。明朝损失了几十万教师,花了几百万银子,却没有胜算。这可能是很多人对这场战争产生怀疑的出发点。

如果失去了几十万的老师,真的有必要派出几百万的部队。但是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一百万军队七年的花费简直是天文数字。说白了,几十万失去的老师和几百万殷飞之间是完全矛盾的。派遣一百万军队只需要几百万两银子。这场战斗的成本太低了,明朝真的很开心。

当然,兵部尚书丁应台弹劾高阳、李如梅兄弟,也是类似的。《明史》记载丁应台曰:“辽兵两万余人,皆被如梅兄弟所灭。前后交6700万。又有说高、如梅梅窝自会整顿,与他们讲和,以淫书归顺。有罪者有二十八件,可耻者有十件。”但明廷派人到一线调查,却没有证据支持丁应台。由于弹劾高阳,此人在朝鲜名声很坏。战后万历皇帝为民革职,终于为当时的英雄们挽回了一点尊严。

四.摘要

其实无论损失多少,从战略安全的角度来说,当时援助朝鲜是势在必行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只是为了让国内只会打仗的勇士发泄一下,顺便丢掉藩属国势力,巩固对日控制。这个观点不是绝对错误,只是有点简单。日军成功攻占朝鲜七路后,加藤清正军队一度入侵当时的明朝边境,与女真部落作战,攻占了几个营地,但担心战线过长而陷入危险,于是再次撤退。顺便说一下,明朝的都司是一个高于魏、索的军事地理组织,内陆地区也有都司,比如陕西省,所以努尔甘都司是明朝的一块正经之地。

我们可以想象,丰臣秀吉起初可能并不是真的想攻打明朝,但如果明军不援助朝鲜或援助朝鲜失败,丰臣秀吉可能不仅仅是在朝鲜半岛上挖爪子,明朝东北部和北部边境的努尔甘达斯将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这可能直接威胁到首都。

在军事层面,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关系冷淡,半岛上有一种不安全的气氛,朝鲜可以直接感受到这种气氛。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出兵援助朝鲜,不仅出于宗主国的义务,也有明确的战略考虑,但其主要目的是打退日军,而不是制造大量战斗机,主要是为了达到维护周边局势安全的战略目的。

本文主要以朝鲜战争急救为例。不得不承认,明朝在第二次援助朝鲜时胆小得多,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但由于财力和边防形势的限制,不可能派出太多的军队。事实上,从现有的史料中很难得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结论,明朝派出了多少军队,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时的军事背景,逐一分析史料,尽最大努力恢复历史局势,在一切公平的情况下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我们既不能自大,我是世界上最好的,也不需要太自卑,活在历史的阴影里。

参考

宋应昌《治国理政要编》

《史明录·宗申录·皇帝实录》

张等:《明史》

柯,《万里东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阿瑟·沃尔德伦:《长城:从历史到神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伍肆,《明长城的投资与收益》,转引自《历史学家的茶馆》系列之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芈横 芈月和义渠君有孩子吗?有2个儿子高陵君嬴悝和泾阳君嬴巿下一篇:明朝皇帝为什么推崇武当山?武当山在道教有什么样的地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