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清代为何祭祀黄帝?它在皇家祭祀中地位如何

导语:黄帝自古以来祭祀黄帝,不仅汉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祭祀黄帝,特别是清朝。清朝黄帝为什么祭祀,黄帝在清朝皇家祭祀中的地位如何?民族的始祖黄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在陕西还是河南拜黄帝?这种争议最近在网上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拜黄帝”这个话题。事实上,崇拜黄帝自古就有

黄帝自古以来祭祀黄帝,不仅汉族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祭祀黄帝,特别是清朝。清朝黄帝为什么祭祀,黄帝在清朝皇家祭祀中的地位如何?民族的始祖黄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应该在陕西还是河南拜黄帝?这种争议最近在网上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拜黄帝”这个话题。事实上,崇拜黄帝自古就有。历史上的大一统政权中,不仅汉政权祭祀黄帝,少数民族政权也从未错过这一活动,尤其是清朝。一方面,清朝继承前朝的制度,在皇庙里立黄帝塑像,皇帝多次参拜祭祀;另一方面,专员经常被派去为黄帝陵献祭。规格宏大,一般三年一次。如遇特殊原因,他可以随时献祭。那么问题来了,清朝为什么要祭祀黄帝?

网络映射

事实上,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黄帝有多重面孔:他不仅是神,也是五神之一,还是赵琪文明的人文始祖;不仅是人类皇帝开启了帝制,更是古代版的爱迪生,擅长医药、纺织等各种发明创造。而作为“华夏民族始祖”的黄帝,在古代并不存在,而是在近代不断形成和构建的。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黄帝作为汉族祖先形象的发展和形成,在晚清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例如,孙隆基认为,在中国自称为“世界”的统一时代,把黄帝视为民族的祖先并崇拜他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当中国在现代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寻求民族叙事的建构时,为民族立祖才有意义。孙隆基将这一思想的起源追溯到王夫之。

生活在明清时期的王夫之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严格遵守国界的重要性和合法性。其实严格遵守国界的本质就是严格遵守夏天防蛮夷。他认为是黄帝划定了中国的疆域,区分了夷夏,并通过他不同的文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满清统治朱明江山的不满。至于清末,特别是20世纪以后,革命党出于“存种”、“排满人口”的需要,从这一思想资源中加以阐释和发挥,最终确立了黄帝作为汉族始祖的形象。但是,黄帝作为汉族始祖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辛亥革命后,推翻满清政府的任务已经完成。在官方的叙述中,黄帝不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祖先,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

清末以前,黄帝民族主义很少,王夫之等学者的言论几乎不可能有多大影响。清朝的统治者没必要不好意思祭祀黄帝。但是,我们不妨进一步追问,在清代的民族公祭中,既然黄帝没有作为民族始祖出现,那么它主要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呢?

首先,黄帝作为历代帝王之一出现。明清以前,有些朝代祭祀五帝,包括黄帝。黄帝被认为是五神之一,是神灵的超然形象。但明清时期,黄帝已不再祭祀五帝。取而代之的是,黄帝和其他杰出的帝王代表一起被供奉在帝王庙里。这个时候,黄帝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出现的。康熙时期,皇帝下令,除了历史上犯下各种罪行的皇帝,其他所有皇帝都要在寺庙里受到崇拜;乾隆皇帝甚至将皇帝的人数增加到188人。与黄帝同殿者,不只是杰出帝王的代表。

网络映射

另一方面,黄帝以老师的身份出现。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二十四年,在文华堂东侧修建了一座传心堂,供奉“师”。有帝王,帝王,,周公,孔子,轩辕作为之一出现在这里,自然是帝王之一。

事实上,黄帝的这两个形象,“帝”的形象和“师”的形象,包含着“治制”和“道制”两种文化资源。事实上,清朝的皇帝牺牲了黄帝作为皇帝,但他们通过这种庄严的国家仪式和历史想象成功地统治了这个制度,这表明了政权的合法性,表明他们是整个漫长的帝国血统的延伸。在传统想象中,新政权对前朝皇帝的公祭是对历史的一种继承,也是对皇帝德行的宣示,最终形成政权的合法性。而清朝皇帝祭祀黄帝为师,则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潜台词是世俗皇帝可以做道德老师,制度的统治和道家的统治可以合二为一。

网络映射

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朝虽然很重视黄帝,但远没有达到20世纪人们对黄帝崇拜的普及程度。清朝对黄帝的崇拜是隆重的,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隆重。

在清代李贽的宫观描写中,黄帝并未排在第一位,而是排在伏羲、神农之后,明显采用了古代黄三的排列顺序。在清朝皇帝的祭祀中,黄帝不一定是最杰出的。我们把现存的清朝的祭祀黄帝的仪式和朱元璋等皇帝的祭祀仪式进行对比,发现很多文字是相似的,黄帝所享受的祭祀仪式并不比朱元璋所享受的高多少。清朝皇帝在供奉玉陵和明太祖陵时,都使用了三跪九拜的最高礼仪,黄帝的规格绝不能超过这个。到了清代,皇家寺庙的规格逐渐提高。起初,寺庙的瓷砖只是绿色的琉璃瓦,乾隆时期重建后,变成了规格更高的黄色瓷砖。所以庙里的皇帝,包括黄帝,在清朝统治者心中并不总是至高无上的。作为一个“老师”,黄帝并不是最优秀的。比如康熙帝祭祀传信殿时,是两跪六拜,祭祀孔庙时,是三跪九拜。

当然,黄帝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帝王。比如明朝建帝庙的时候,就规定排在黄帝之前的伏羲、神农的造像不需要冠,因为当时没有冠制,黄帝是这个顺序的第一个冠帝。王冠就是文明。在明清的历史叙事中,黄帝不是始皇帝,也不是太傅,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帝王中的文明始祖。所以清朝公祭中的黄帝不是那么重要,但也不是那么不重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以怨为力以血为食的僵尸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下一篇:梁山最后唯一存活的女人具有大姐大风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