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丰富胡同

导语:盛丰胡同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胡同,有两种起源说法,一种与天启皇帝的奶妈盛丰夫人有关,另一种与明初的将军侯凤成有关。其中,老舍故居位于紫府盛丰胡同10号的一个老四合院,被命名为丹柿小院。老舍在这里生活了16年,创作了多部作品。现在,这里已经改建成了老舍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关于盛丰胡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与天启皇帝的奶妈盛丰夫人有关,另一种是与明初的将军侯凤成有关。事实是没有人错。以前东西方城市都有一条很有钱的巷子。

西城的这篇文章还是叫丰胡同。它之所以被称为丰胡同,是因为这里有明代朱迪著名的侯凤成里宾公馆。见明嘉靖《史静五城胡同集》,清初被误传为丰胡同。

传说中的胡同与东城内的乃子府胡同垂直相交。清末也叫富胡同,现在叫富胡同。

去过王府井的外国人很多,但是知道有钱的胡同或者去过的不多。这是一条很常见的小巷。但是这个巷子在北京文化里是绕不过去的。因为老舍,因为丹柿院子。

老舍故居

1***,4月,老舍先生51岁的时候,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也就是紫府盛丰胡同10号的一个老四合院,花了100白布买的。老舍这辈子和家人一起生活了16年。

老舍很爱这个家——她自己布置陈设,每天细心打扫,用花木精心装饰。据说当年菊花只有几百盆,在凉爽的秋天,赏菊的朋友应主人的邀请成群结队地来了。那时,小院子里种着柿子树、枣树和石榴树...所以也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丹柿小院”。在这个舒适、典雅、宜人的家中,老舍写下了《方珠》、《龙须沟》、《茶馆》等几十部作品,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散文、诗词散文。“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老舍受辱,与死神搏斗。1966年8月24日,他告别了心爱的家,离开了这个艰难的世界。1999年2月,故居改建为老舍纪念馆,并向公众开放。

当你推开老舍的家门,走近一个平凡而有趣的人,走进一个善良而丰富的文学殿堂。

进入丹柿院,北房前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是老舍先生种的,每年依然异常健壮,硕果累累。北室三间,两侧厢房原样陈列,向人们展示老舍的原始生活。

院子里的东厢房和西厢房现在都变成了纪念陈列室。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馆、照片、手稿和生前遗物,从六个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童年和创作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作品汇集中,单《骆驼祥子》就有三十多种译本。展览规模虽小,但足以让人领略老舍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进一步感受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30177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咸水湾 黄河文化—甜水井咸水湾下一篇:冰窖口胡同 胡同文化—古代藏冰所冰窖胡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