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何官员都不敢修建河工呢?吴存礼的遭遇道出了原因

导语:文章讲述了清代官员吴知县在治理漳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及他在治理中的善政和腐败两面性。康熙时期的清官逐渐被排挤出官场,吴恰好参与了这一变革,却最终被以“严重腐败”为由为民改造。

漳河古称“鹊水”,支流从光泽县分出。清初,有人出于安全考虑加固河堤,修建河唇坝。然而时间过得飞快,再加上人们那种幸福就意味着和平的性格。康熙二十年以后,光宗县只保留了防洪措施的形式。

作为一个流官,吴知县可以像他的前辈们一样,在“安澜时期”对漳河暂时视而不见,但他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大麻烦——重筑大堤。

修河要动国库,国库里既有“经济账”,也有不清的“政治账”。这也是前人一直把河工当成“怕路”的原因之一。对此,吴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水溢则无岁,无岁则无人,无人则有国之贡。”他召集长辈,决定在明年春天的枯水期重建大堤,以保证秋收。

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老百姓之所以对修河这件大事漠不关心,不是“穷”,而是“冤”。原来早些年工作量是按照农民的土地持有量来划分的。土地多的人多,土地少的人少。没有劳动力的女性家庭可以送饭。这听起来很公平,但是为了省事,李昌的村官不顾这些年来的人口变化,把旧文件当成了金科玉律。为此,吴走访了几十个村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一个月后,一个巨大的大坝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下冒出来,用铁夯实,并密布柳树,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在竣工仪式上,吴准备了“红葡萄酒仪式”,并奖励了堤长和取得突出成绩的民工。这绝对是封建时代阶级分明,“礼不下于庶人”的“久居不一定见”的奇观。

吴在光宗郡期间,善治之举数不胜数,所以每次被吏部考核,都是他带头,调任苏州刺史,在这个极其富裕的“人间天堂”度过了十几年。康熙在会上多次谈到吴,称他为“好官”毫不吝惜。他在江苏南巡时被特别召见,并被赠诗一首。

吴并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他真的是一路“勤政”,但贪污受贿却很勤政。仅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向京就有200多名达官贵人多次行贿,共计44.2万银子。这笔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取自人民。

一个“爱民护民”的好官就这样变成了一个“损民害民”的贪官,罪魁祸首就是高高在上的康熙。吴仕途之初,皇位仍是擒、破三藩、夺台、战俄的一代英主。几十年后,垂死的皇帝们只想粉饰太平,得过且过。腐败在康熙阴沉的眼里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大臣不鼓励九恶龙来麻烦他就好了。从此,清官成了水中的油脂,逐渐被排挤出官场。吴恰好参与了这一“变革”,成了一个“幸运儿”。但是他的运气很快就到头了。雍正一即位,就以“严重腐败”为由为民改造。

吴成了“河工”,被“腐败”毁掉了,这和几十年后太聪明的一模一样。不,应该说康熙和他的孙子甘龙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们都犯了一个错误,把前者和后者混为一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410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清朝皇帝宠幸妃子之后 妃子走路为什么要人扶着走下一篇:做一个明朝皇帝的老师到底有多难 一个伴君如伴虎的危险职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