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填空 劝谏唐太宗的历史名人

导语:唐太宗是一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他十分重视各种建议和劝谏。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人曾经为他出谋划策,如魏征、房玄龄、李靖等。他们的建议和忠告帮助唐太宗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和成就,使得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唐太宗的开明治理思想和善于倾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目录导航:

  1. 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填空
  2. 用故事委婉劝诫的历史事例
  3. 谁鼓动李世民杀魏征
  4. 求谏中唐太宗的人物形象
唐太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填空

唐太宗礼贤下士,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尤其是魏征的建议。敢于纳谏,不武断专行,一代明君,开创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而其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能够广泛听取群臣的意见,合理制定一些列国家政策,从贞观元年开始,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因此又称贞观之治。魏征就是经常给唐太宗进谏的大臣之一。

用故事委婉劝诫的历史事例

1. 对抗豪放的风气:蒙古帝国贵族丹增·克雷格的故事
在13世纪的蒙古帝国,统治者蒙乞及·奥滋慕勒·德蒙季斯曼称帝后,有一位大臣叫丹增·克雷格。他家境富裕,有许多奢侈的物品,他经常在办派对、供应宪官时表现得豪放,但他从不节约用钱,也不积攒财富,结果最终被把出了贫困拮据的地步。
一天,他来见了蒙乞及·奥滋慕勒·德蒙季斯曼,乞求他的帮助。蒙乞及问他为什么突然穷困潦倒,于是他说:“您知道,你的臣子从来没有把钱花在必要的地方,反而一直在挥霍,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穷了的原因。”蒙乞及点头称是,并劝告丹增:“你应该学会积蓄自己的财富,以备不时之需,千万不要以豪放挥霍来破坏你的财富。”
2. 对抗贪婪的风气:索尔贝特的故事
索尔贝特是一个著名的古希腊人,也是智慧的代表,曾经的统治者老希腊的帕波修斯和他有过一段交往。
有一次,帕波修斯游览他的宫殿时,看到索尔贝特一直用他的金钱积蓄比他更多的财富。于是帕波修斯大感惊讶,并问他:“你怎么做到这样的?你又怎么能把你的金钱积蓄得这么多?”
索尔贝特淡定回答道:“主人,我每次要用钱就会想想,你有多少人需要这笔钱去改善他们的生活?”道出了他节约的原因,这也极好地提醒了帕波修斯,提醒他要节约,不能贪婪地挥霍他的财富。

因为朝堂的一件事情被魏征怒怼,李世民怒不可遏,在宫中扬言要杀了魏征这个匹夫。

长孙皇后听后,第一次隆装出场,摆出一副正式的样子劝李世民道:“妾闻,君明则臣正。今魏征直谏,正因君明,妾为君贺。”李世民见长孙皇后给自己戴上了这么一个高帽,也就把这些日子因魏征的不愉快给抛了,没有去找魏征的麻烦

五代时期,有一个叫王昭远的四川人。

因家境贫寒,十三岁便被送往了道观,成为了小道童。一天,后蜀高祖孟知祥前来拜访这个道观,见到了聪明伶俐的王昭远。

王昭远虽然年纪小,但是文采出众,赢得了孟知祥的赞赏,便将他带了回去,让他做太子孟昶的伴读。就这样,王昭远的人生完全改变了轨迹,让人羡慕。

在太子孟昶继承皇位之后,便将王昭远封为了通奏使,随后又封为了山南节度使。公元964年时,后蜀遭到赵匡胤大军的讨伐,王昭远担起了重任负责抵御敌军。

当时,赵匡胤大军来势凶猛,王昭远应该率众尽全力抵挡才能挡住对方的进攻。但是,王昭远却骄傲不已,并没有把敌军放在眼里,而且开始了他唬人的把戏。

在两军交战前,王昭远一身道人打扮,并且自比为诸葛亮,坐于推车之上镇定的饮着美酒。王昭远称:“这一战不仅要胜敌,而且还要带领蜀军收复中原!”

不料,等双方交战之后王昭远就再也笑不出来了。三战皆输,王昭远只得一改先前镇定模样,急忙下令让将士把守剑门,自己则慌忙逃走了。

王昭远逃匿到了一座民房之中,但还是被宋军给发现了。这时,王昭远满脸灰泥,被抓之后更是泪如雨下的跪地求饶,非常的狼狈。

谁鼓动李世民杀魏征

李世民算是较为理性的皇帝,当他取代兄长李建成之后,魏征曾当着李世民大骂不仁不义!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劝李世民把他杀掉!

李世民却说:“我听惯了那些奉承称赞的好听话,却从未听到有敢骂朕,联就喜欢敢于说实话的大臣”。

因此魏征被封为丞相,为唐朝直谏良言无数,也为唐朝处理了很多国家大事和国计民生的诸多实事

李世民晚年开始骄横,想很多的帝王一样骄奢淫逸,选秀女。曾经多次表示要杀掉魏征,只是由于长孙皇后从中调和劝建才没有杀掉。也只有长孙皇后才能劝的动李世民。李世民曾经许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魏征的儿子后来也作罢了!

2、就是魏征的直言强谏,很不给李世民面子。李世民多次都想杀了他。这个应该是主因。

3、魏征涉嫌道德绑架李世民。魏征总是强调自己直言劝谏是忠臣的形象,如果你李世民杀了我你就是昏君!这样的事情几乎在魏征的每次直言强谏中看到,这个应该是李世民最烦的。

4、魏征跟一起政治案件有关联。

求谏中唐太宗的人物形象

《求谏》中,唐太宗认为主明臣直,皇帝明事理不糊涂,有气度,身边的大臣才敢直言进谏,他认为如不广开言路,察纳雅言,“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唐太宗宣称:“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

他是位明君,鼓励群臣互相切磋。能广开言路,善于察纳与思考,并能奖励为国劳思竭虑的臣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8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什么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古印度文明吗下一篇:埃及的详细历史 埃及历史好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