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古代官员等级 清朝七品官相当于多大的官?在古代当七品官也不容易

导语:清朝七品官分正七品和从七品,属于末席的地位。官员职位高低与品级有关,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每一品又分为两级。当时官员的任职方式,除了通过科举考试之外,还可以通过捐纳钱财或找人保举,但这被视为歪路,竞争激烈。文章讲述了七品官的职位难度和当时官员任职的方式。

清朝时期,官员们的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九品官我们称为芝麻官,实际上六品以下的官都能叫芝麻官。今天我们不讲九品,讲讲七品官究竟是怎么回事,七品官分正七品和从七品,正七品属于第十三级别。基本上也就属于末席的地位,不过不要以为七品官官职小就好当,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份差事也不好干。小官被夹在中间才是最难办的,而且随时还有失业的可能性,这种煎熬一般人可能还真胜任不了。

清朝官员的职位高低是与品级有关的,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而每一品又分为两级,这便是清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所以我们在看清朝的影视剧时,经常会看到“知县不过七品芝麻官”的说法,因为七品及其以下都是低品级,但是清朝的七品芝麻官真那么容易当上吗?

清朝是沿用了前朝的制度,采取科举考试制,只要考取了功名才能名正言顺地去当官。当然出于“人性化”,清朝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走上官途,那就是捐纳钱财或者找人保举,不过这个做法会被官场上的人所歧视,视为歪路。

首先来说一下大多数人更想走的科举之路,这条路虽然是正途,但是想要在这条路上好好走下去可是很难的。先要在县内通过童生试成为秀才,然后在州府内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最后在京城全国统考中通过会试成为进士,这样才算是走完了科举之路。

虽然成为举人后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但是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头顶还有一批更高级的进士在等着空缺的官位,要先轮完他们才会到举人,可往往连进士都不一定能有空缺的位置,更何况在他们眼里的小小举人呢?而且要想直接上任成为七品知县,至少也要进士的身份才行,所以只要志在官场的人,都不会止步于举人,势要考到进士才罢休。

可是进士哪有那么容易考,那是和全国的才子一起竞争,录取比例又低,所以很多人在考到进士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要步入老年了,可就算是这样在读书人看来已经很厉害了,所以才会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至于捐钱保举的“歪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清末的时候起码要交上个4500两白银左右才能成为知县。要知道当时35两就能让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过一年,4500两白银就相当于可以当这个四口家庭好好生活100多年了。

而且先不考虑捐不捐的起的问题,就算捐的起也不是立刻就能当官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官位是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一般是官员“退休”或者死了才有空缺的官位,然后再让人补上,所以这么多人都在盯着空缺官位,其中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

而且就算运气好或者运作了一番,补上官职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因为往往在等待官职的时候,就已经花费了一大笔钱在白等消息,再加上要去地方上任又得花一笔钱,所以大多数人都是欠了一屁股债去上任。

其实这都还算好的,有些人运气不好始终等不到官职或者最后关头补上了官位,结果因为年龄等问题一命呜呼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催了,可见一个小小七品知县也不是那么容易当上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1268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狄仁杰》公映 冯绍峰角色尉迟真金五大看点下一篇:《谁是真英雄》四大卫视开播 看点大揭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