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古代人们遇到蝗灾,为何不敢轻易捕杀蝗虫,反而还要祭拜蝗神?

导语:本文介绍了古代中国蝗灾频繁发生,但人们不敢轻易杀死蝗虫的原因。人们认为蝗虫是蝗神的使者,杀蝗虫会激怒蝗神,导致更严厉的惩罚。唐朝姚崇率领大规模杀蝗行动,降低了蝗灾造成的损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拆毁蝗神庙,但崇拜蝗神的风俗并未消失。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蝗虫的文章,欢迎阅读~

蝗虫,俗称“蚂蚱”,在中国古代造成频繁的灾害。一旦发生蝗灾,蝗灾遍布全球,到处无草无庄稼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粮食短缺、饥荒和战争灾难。因此,人们常常“谈蝗变色”。

但是你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即使吃了蝗虫也不敢轻易杀死蝗虫。这是为什么?

本来从汉代开始,受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影响,人们就认为天上有蝗神。蝗灾的发生是因为人类做了错事,蝗神惩罚人类。如果此时杀了蝗虫,会激怒蝗神,导致更严厉的惩罚。因此,每当蝗灾发生时,皇帝都会主动“认罪”,承认施政失误,请求蝗神宽恕;人们会立起祭坛,焚香祈祷,希望蝗神保佑百姓,祈求蝗虫远离庄稼。

显然,这些做法是没有用的。

716年,唐朝第四年,山东发生罕见的蝗灾。和过去一样,普通人除了立祭坛祭拜蝗神,让蝗虫啃大庄稼之外,别无他法。唐朝著名人物姚崇见此,很是担心,上书朝廷,建议通过焚烧、挖坑填埋等方式杀死蝗虫。唐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派他的建议去当捕蝗大使,督促灭蝗。

但不少官员反对杀蝗,以黄门监卢怀申、汴州刺史倪若水为代表。他们认为蝗灾是自然灾害,杀太多昆虫会伤天害理。只有修德能够消除自然灾害。姚崇与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驳斥了他们的说法。最后在姚崇的坚持下,山东等地开始大规模杀蝗,将蝗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姚崇。唐朝以后,所谓的“蝗神”仍然在政府和民间流行。人们不再局限于在蝗灾发生时供奉蝗神,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蝗神庙,将祭祀行为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祭祀体系。

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过一个关于蝗神的故事:

明末,山东沂水即将面临蝗灾,县令非常担心。有一天,睡觉后,县长梦见一个穿绿衣的书生。绿衣书生告诉知府,第二天一个女人骑着驴从西南来了,她就是蝗神。如果你求她,你可能会被蝗虫救出来。第二天,县长在城南等了很久,遇到了那个骑着驴的女人。

县长按照绿书生的吩咐,苦苦哀求女人:“我们县太小太穷了,请蝗神高抬贵手。”女人勃然大怒:“刘秀才太可恶了,竟然敢泄露秘密!我要他承担后果,不再破坏庄稼。”

后来蝗虫满天飞,却没有停在稻田里。它们都飞到柳树上,吃掉了所有的柳叶。这一次,县长突然意识到一个绿书生就是柳树之神。

清朝的时候,人们还信蝗神。当蝗灾严重到人们不得不杀蝗的时候,人们必须提前祈祷,请求蝗神宽恕。这样一来,机会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蝗灾越来越严重。

乾隆皇帝接触过天文、历法、几何等外国科学知识,有些科学文化,不相信蝗神的说法。有一次,他还颁布法令说:“那些繁琐的祈祷和礼拜仪式没有效果。大家赶紧抓蝗虫才是正经。”

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民众不得拜蝗神,下令拆毁蝗庙。然而,尽管蝗神庙已经消失,但更多的是刘猛将军庙、普庙、侬庙、庙和良渚庙——它们的名称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和性质仍然崇拜蝗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乌鸦经常被人讨厌,为何清朝皇室却奉乌鸦为神鸟呢?下一篇:宋朝有哪些赈灾手段?在赈灾时也采取了市场手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