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在明代,皇帝接见大臣(亲信)都在那里接见 明朝皇帝的大殿

导语:在明代,皇帝接见大臣(亲信)都在明朝皇帝的大殿。大殿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是一座规模宏大、设计精美的建筑物。皇帝在大殿中接受臣民朝拜,授予功勋和封号,处理政务等。大殿是明代皇宫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朝封建制度的象征。

目录导航:

  1. 在明代,皇帝接见大臣(亲信)都在那里接见
  2. 开封龙亭大殿介绍
  3. 明清皇帝在哪个殿上朝
  4. 泰山有几个大殿
  5. 故宫三大殿在明朝时期叫什么
  6.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详写
  7.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哪三大殿?主殿是哪座
  8. 故宫三大殿是哪三大殿
明代皇帝接见大臣(亲信)都在那里接见

上朝就在大殿里。其他时候一般在皇帝寝宫或者皇帝书房,也或者直接到大臣上班的地方去。

开封龙亭大殿介绍

龙亭大殿介绍: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它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坐北朝南,殿前御道云龙...

明清皇帝在哪个殿上朝

明朝,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

明朝的朝会制度始创于明太祖朱元璋,完备于明成祖朱棣。

有大朝会,也称正朝,在正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举行,仪式极为隆重,仅低于皇帝登基仪式。正朝在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举行,主要是朝贺,皇帝并不问政事。又有常朝,分朔望朝和日朝。

朔望朝,洪武时定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在奉天殿举行。于慎行《制典》篇说:“本朝朔望御正殿,百官公服朝参,而不引见奏事。”实际上仍是朝贺的性质,同样不处理政事。与政事有关联的是日朝。日朝在洪武时主要是指早朝,每日举行,初在华盖殿举行,后多在奉天门举行。

永乐七年十月,早朝制度有所变化。当时永乐皇帝巡狩北京,北京此时已是冬气严凝,繁琐的仪式,百官依次奏事,官员久立不堪,于是仪式与奏事分开。简短的仪式后,大臣们到右顺门内便殿依次奏事,无事者则退还各自衙门办公。这就是通常说的“御门听政”。

清代没有专门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有些早朝的意思。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国事都由多尔衮代为处理,当时紫禁城前朝三大殿都被烧毁,办公一般在武英殿。

多尔衮于顺治7年死后,顺治亲政,修复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多在那里处理,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而召见或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如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

康熙成年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有点像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番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御门听政决策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惫惰,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废止。

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每日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据需要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圆明园北远山村,同治帝时圆明园被焚,颐和园尚未重修,而且是垂帘听政,所以就在故宫养心殿听政,光绪年间在颐和园仁寿殿。

泰山有几个大殿

1、首屈一指当数岱庙。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泰山玉皇庙古称太清宫、玉帝观,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由山门、玉皇殿、观日亭、望河亭、东西道房组成。

3、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1488--1505年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

4、泰山孔子庙,位于泰山天街东端北侧,为明嘉靖年间尚书朱衡所建,万历年间修大殿。

5、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西靠神憩宫,东接上玉皇顶的盘道,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

6、泰山西麓的竹林寺,座落在黒龙潭和长寿泉的上方不远处。

7、扇子崖庙,明末清初泰安举人王无欲建,民国年间道士梁鸿峻重修,建国后渐毁。现在所见为1988年重修。庙门东向。

故宫三大殿在明朝时期叫什么

三大殿-名称变化

明朝-明成祖永乐帝时期, 依次称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明朝-明世宗嘉靖帝时期,

依次称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清朝时期,

依次称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矗立在紫禁城中央,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详写

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 太和殿 和 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列铜狮一对。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个走兽。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保和殿

保和殿(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体仁阁和弘义阁

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体仁阁高25米,座落于崇基之上,上下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下层面阔9间,进深3间。康熙年间,曾诏内外大臣举荐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于此。乾隆年间重建后,此处作为清代内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3座。

弘义阁高23.8米,属前三殿区。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9间, 进深3间,上下二层,四面出廊。弘义阁侍立于太和殿西南侧。初建于明永乐年,名为武楼,明嘉靖朝改称武成阁,清初改为今名,意为弘扬大义。清代的弘义阁长期用于收储宫廷使用的金银器具等。现辟为“皇朝礼乐展”展厅。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哪三大殿?主殿是哪座

太庙的主体建筑为后前殿、中殿、后殿,前殿是三大殿中的主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大祀之处。前殿,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被毁得只剩有中间三间和殿柱。顺治年间重修太庙大殿,完工后的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额有满汉文对照的"太庙"。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汉白玉石栏环绕,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龙文石、狮纹石和海兽石。殿内的大梁为沉香木,其余用金丝榆木;地铺"金砖";天花板及四柱,均贴有赤金叶。殿内供奉木制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龙,后座雕风。座前陈放有供品、香案和铜炉等。两侧的配殿设皇族和功臣的牌位。中殿,宽九楹,深四楹,通过石露台连接前殿,殿外的石阶下左右各有二个石灯。殿内正中室供太祖,其余各祖分供于各夹室。神龛之外陈列着与神牌数目相同的帝后神椅,对于皇后的祭祀,明代仅供原配,清代兼祀继配。又名中殿,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殿内祖宗牌位同堂异室。各夹室内陈设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于褥上,象征祖宗起居安寝。清未供奉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缜、弘历等十一代帝后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将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毕奉回。后殿,四周围以红墙,有门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阶中刻龙纹石,殿内供清朝立国前被追封的帝后神牌。

故宫三大殿是哪三大殿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三大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故宫的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象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熏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

故宫三大殿分别是紫禁城的乾清宫、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是皇帝钦定皇妃所住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的办公室,保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故宫三大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大政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故宫建筑群的核心
故宫三大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代表了中国封建帝王制度的特征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故宫的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作为全故宫建筑的核心,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宴请外国使臣的地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和殿和保和殿则是将太和殿向两侧延伸建造的建筑,中和殿主要是官员晋升及贵族升迁的仪式场所,保和殿则是皇帝出巡时处理政务和接受官员进谏的地方
故宫是一座较大的宫殿建筑群,不仅有太、中、保三大殿,还有紫禁城、三大殿外的乾清宫、养心殿、长春宫等建筑,值得深入探索

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52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女娲在天庭的地位 三皇是母系社会吗为什么下一篇:写信的时候在信封上可不可以不写寄信人的信息,只写收 古希腊印章没干可以弄吗

文章评论